《发南楼度雁门关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4 09:23:16

鸡声未动发南楼,涧水随人向北流。

欲望读书山远近,雁门关上懒回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鸡声未动发南楼,涧水随人向北流。欲望读书山远近,雁门关上懒回头。

白话文翻译:

鸡鸣声尚未响起,我已在南楼上出发。涧水随着我的脚步向北流去。想要读书,但山的远近让我犹豫不决,站在雁门关上却懒得回头。

注释:

  • 鸡声未动:指早晨鸡鸣声还没有响起,暗示清晨时分,环境宁静。
  • 发南楼:发出,出发;南楼可能为诗人所处的地点。
  • 涧水随人向北流:涧水流动的方向和诗人行走的方向一致,象征着人生的旅途。
  • 欲望读书:想要学习的愿望,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
  • 雁门关:古代重要的军事关隘,象征着边疆和离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1257),字仲舒,号天池,金朝著名诗人、词人及文学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尤其擅长描写自然风光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好问游历过程中,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对读书的向往以及身处边关的惆怅心境。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的宁静开篇,鸡鸣未响,给人一种初醒的感觉,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接着,涧水的流动象征着诗人的旅程,流动的水与不动的鸡鸣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一种急迫感。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强烈的求知欲,然而面对遥远的山峦,他却感到无奈与迷茫,在雁门关上更是显得懒散、不愿回首。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与对知识追求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对现实的无奈与惆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鸡声未动发南楼:清晨,鸡还没有叫,诗人已经在南楼上准备出发,暗示了即将开始的旅途。
    • 涧水随人向北流:涧水跟随诗人的方向流淌,象征着生命的旅程和时间的流逝。
    • 欲望读书山远近:诗人渴望学习,但山的高低远近让他感到迷茫和犹豫。
    • 雁门关上懒回头:在雁门关这座历史悠久的关隘上,诗人显得无所适从,懒得回头,反映出他对过去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鸡声未动”和“涧水随人”形成对比,展现出时间与空间的异步感。
    • 意象:涧水、鸡鸣、山、雁门关等意象,构成了自然与人生的交织。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知识追求的渴望与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淡淡的惆怅。

意象分析:

  • 鸡声:象征着时间的开始和新的希望。
  • 涧水: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方向。
  • :象征着学习的艰难与追求的阻碍。
  • 雁门关:象征着人生的边界与选择的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鸡声”代表什么? A. 时间的开始
    B. 旅行的结束
    C. 学习的渴望
    D. 自然的宁静

  2. “欲望读书山远近”中,诗人对学习的态度是?
    A. 积极向上
    B. 无奈犹豫
    C. 绝对放弃
    D. 轻松自在

  3. “雁门关上懒回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愉悦
    B. 迷茫与无奈
    C. 激动
    D. 期待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早发白帝城》与元好问的《发南楼度雁门关》同样描写了旅途中的感受,但李白的诗更侧重于对晨光的赞美与革命的激情,而元好问则更倾向于内心的惆怅与对知识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元好问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