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拟岘台诗》
时间: 2025-01-01 17:55: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拟岘台诗
作者: 李壁 〔宋代〕
羊公洙泗人,易地即颜子。
功名真余弃,邂逅照图史。
况复权利间,何啻鼠肝似。
武库偶并称,相去不知几。
台倾属新葺,天远暮山紫。
佳月唤我来,抛却乌皮几。
莫言风景非,世本无真是。
有酒即宜城,有鱼斯汉水。
殷勤一樽共,清唱切云起。
羁旅聊自纾,高兴未渠已。
银河帘旌接,斗柄屋山指。
侧闻急才秋,便坐引奇士。
但遣君意陈,流落非予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大致为:羊公是洙泗之地的人,换个地方就能变成颜子(颜回)。我对功名早已抛弃,偶然间看到了古人的史书。权力的争斗,难道不比鼠肝更微不足道?武器库偶尔并称,但我们相距又有多远呢?这座台子已经倾斜,新修理过,天边的晚山显得紫色迷人。美丽的月亮召唤我前来,抛开我的乌皮几(古代一种桌子)。不要说风景不好,世间本无真理。有酒就可以乐在其中,有鱼就可以在汉水边欢畅。殷勤地举起一杯共饮,清声歌唱,让云雾升起。虽然在旅途中,聊以自得,兴致未必已尽。银河的帘子与旌旗连接,斗柄指向屋山。听说秋天的急迫,便坐下来引来奇士。但只要你表达你的意愿,流落在外也不算羞耻。
注释
- 羊公:指羊喜,古代著名的隐士。
- 洙泗:指洙水和泗水,二者均为历史上著名的地方。
- 颜子:指颜回,孔子的学生,以品德高尚著称。
- 功名:指科举考试的名利。
- 权利:指政治权利和地位。
- 台倾属新葺:指台子倾斜,刚刚修缮的意思。
- 乌皮几:古代的一种桌子。
- 银河帘旌:指银河和旌旗形成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壁,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以诗歌见长,尤其是在描写山水风光与抒发个人情感方面颇有造诣。他的诗风多变,既有清丽的山水诗,也有深沉的哲理诗。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登临岘台时写的,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暗含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李壁的《登拟岘台诗》在形式上保持了宋代诗歌的韵律美,而在内容上则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独到见解。诗的开头提及羊公与颜子,象征着隐士与贤者的理想,而后通过对功名的放弃与权利的轻视,表达了对世俗纷争的厌倦。诗中“有酒即宜城,有鱼斯汉水”更是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美景相结合,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将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社会相互交织,展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最后对“流落非予耻”的自我肯定,体现了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审视,显示出李壁的哲学思考与人生态度。在艺术表现上,诗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描写,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诗人的深沉情感与人生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羊公洙泗人,易地即颜子:提到羊公和颜子,暗示换个环境就能成就大业。
- 功名真余弃,邂逅照图史:对功名的抛弃,偶尔回首历史。
- 况复权利间,何啻鼠肝似:权力斗争的无意义,形象地比喻。
- 武库偶并称,相去不知几:武器库的比较,表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 台倾属新葺,天远暮山紫:描绘台子的景象与远方的晚山。
- 佳月唤我来,抛却乌皮几:美丽的月亮吸引诗人,抛开世俗的事情。
- 莫言风景非,世本无真是:对风景的哲学思考,质疑真实的存在。
- 有酒即宜城,有鱼斯汉水:强调享受生活的态度。
- 殷勤一樽共,清唱切云起:共同饮酒,欢快的歌声。
- 羁旅聊自纾,高兴未渠已:在旅途中自得其乐。
- 银河帘旌接,斗柄屋山指:美丽的星空描绘,展现自然的奇妙。
- 侧闻急才秋,便坐引奇士:听说秋天的急迫,期待奇才的出现。
- 但遣君意陈,流落非予耻:只要表达心意,流落在外并不羞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何啻鼠肝似”,生动形象。
- 对比:权利与自然的对比,增强了诗意。
- 拟人:月亮的“召唤”,使自然更具情感。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对自然与自我价值的追求,以及对历史的思考,反映出一种超然洒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羊公、颜子:隐士与贤者的象征,代表追求理想的人。
- 银河、斗柄:象征自然的广阔与美好,代表诗人的情感寄托。
- 酒、鱼:象征生活的乐趣与享受,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壁的《登拟岘台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对功名的追求
- B. 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
- C. 对历史的怀念
-
诗中提到的“羊公洙泗人”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颜回
- B. 孔子
- C. 羊喜
-
诗中“有酒即宜城,有鱼斯汉水”的意图是什么?
- A. 描绘美食
- B. 强调享受生活的态度
- C. 表达对饮酒的喜爱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壁的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李壁更关注内心的哲学思考,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美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