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绝诗垂藤盖》
时间: 2025-01-04 11:30: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藤何樛蟠,低荫庶子泉。 童童若青盖,挂在绝壁前。 月穿波影碎,露滴岸声圆。 晓笼使君醉,夜覆溪僧禅。 昔之好事者,为作出偶然。 人亡藤已朽,犹得声名传。 我欲移青松,植向泉眼边。 既图岁月久,复取节操全。 所为亦一时,所期或千年。 庶吾不朽名,长与偃盖悬。
白话文翻译:
古老的藤蔓如何盘绕,低低地遮蔽着庶子泉。 它们像青色的伞盖一样,悬挂在绝壁之前。 月光穿过波动的影子,露水滴在岸边的声音圆润。 早晨笼罩着使君的醉意,夜晚覆盖着溪边僧人的禅思。 过去那些好事者,偶然创作了这首诗。 人已逝去,藤蔓也已腐朽,但声名依然流传。 我想要移植青松,种植在泉眼旁边。 既为了追求长久的岁月,也为了保持完整的节操。 所作所为只是一时,所期望的可能是千年。 希望我的不朽名声,能长久地与这藤盖相连。
注释:
- 樛蟠(jiū pán):盘曲纠结的样子。
- 庶子泉:泉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为诗人所见之泉。
- 童童:形容植物茂盛的样子。
- 青盖:青色的伞盖,比喻藤蔓。
- 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 溪僧:住在溪边的僧人。
- 好事者:喜欢做某事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或其他人。
- 声名传:名声流传。
- 节操全:保持完整的节操。
- 偃盖:倒伏的盖子,这里比喻藤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主张文学应反映现实,反对浮华。此诗可能创作于他晚年,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名声流传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藤盘绕、泉声潺潺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比古藤的朽败与名声的流传,表达了诗人对名声和节操的重视,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留恋。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古藤为线索,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自然画面。诗人通过对古藤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生命力和岁月的流转。诗中的“月穿波影碎,露滴岸声圆”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诗人通过对古藤的思考,引出了对名声和节操的探讨,表达了对不朽名声的向往和对节操的坚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王禹偁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藤何樛蟠,低荫庶子泉。——古藤盘曲纠结,低低地遮蔽着庶子泉。
- 童童若青盖,挂在绝壁前。——藤蔓茂盛如青色的伞盖,悬挂在绝壁之前。
- 月穿波影碎,露滴岸声圆。——月光穿过波动的影子,露水滴在岸边的声音圆润。
- 晓笼使君醉,夜覆溪僧禅。——早晨笼罩着使君的醉意,夜晚覆盖着溪边僧人的禅思。
- 昔之好事者,为作出偶然。——过去那些好事者,偶然创作了这首诗。
- 人亡藤已朽,犹得声名传。——人已逝去,藤蔓也已腐朽,但声名依然流传。
- 我欲移青松,植向泉眼边。——我想要移植青松,种植在泉眼旁边。
- 既图岁月久,复取节操全。——既为了追求长久的岁月,也为了保持完整的节操。
- 所为亦一时,所期或千年。——所作所为只是一时,所期望的可能是千年。
- 庶吾不朽名,长与偃盖悬。——希望我的不朽名声,能长久地与这藤盖相连。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童童若青盖”,将藤蔓比喻为青色的伞盖。
- 对仗:如“月穿波影碎,露滴岸声圆”,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拟人:如“晓笼使君醉,夜覆溪僧禅”,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藤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名声流传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古藤的朽败与名声的流传的对比,强调了名声和节操的重要性,以及对不朽名声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古藤: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脆弱。
- 青盖:象征着自然的生命力和美丽。
- 月穿波影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幻。
- 露滴岸声圆: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童童若青盖”比喻的是什么? A. 青松 B. 古藤 C. 月亮 D. 露水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向往? A. 自然美景 B. 不朽名声 C. 节操 D. 以上都是
- 诗中的“庶子泉”是指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动物 C. 一个地名 D. 一个泉名
答案:1. B 2. D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美景,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通过对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禹偁的《八绝诗垂藤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王禹偁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名声和节操的思考,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禹偁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王禹偁诗集》:收录了王禹偁的全部诗作,是研究王禹偁诗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