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
时间: 2025-01-04 09:32:58意思解释
古意
作者: 李颀 〔唐代〕
类型: 七言古诗
原文展示: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男子参与长征的情景。他从小在幽燕地区长大,心中怀揣着豪情壮志,然而在战场上却面临着生死的考验。诗中提到赌博和马蹄,象征着轻松与不在乎的态度。面对敌人,没有人敢轻易向前,仿佛如同被刺毛的刺猬一般。黄昏的云彩在陇底飞过,但未能完成报恩的使命,他是不能回家的。接着提到一个年仅十五的辽东小妇,她擅长弹琵琶,能够歌唱跳舞。如今为了战斗的号角,羌笛的声音使得三军将士泪如雨下,感情深沉。
注释:
- 幽燕: 指的是今河北、北京一带,古代的一个地名。
- 轻七尺: 意思是身材高大,通常指男性的身材。
- 猬毛磔: 猬毛是刺猬的毛,表示形象的危险与难以接近,暗指战斗的残酷。
- 黄云陇底: 指的是黄云在山的底部飞舞,呈现出一种苍凉的景象。
- 羌笛: 一种乐器,常用于战场上或边境地区,寓意悲伤和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颀(约690年-751年),字公明,号少游,唐代著名诗人,擅长七言律诗和古诗,作品多描写边塞生活,情感真挚。李颀的诗风清新脱俗,语言简练,常反映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创作背景:
《古意》创作于唐代安史之乱前夕,社会动荡,战乱不断,诗人通过描绘战争和士兵的心情,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战争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古意》是一首深沉而富有情感的古诗,通过描绘年轻士兵的情感和境遇,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思念。开头两句“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引入了男儿的壮志与理想,然而随着诗歌的发展,情感逐渐转向对战争残酷性的揭示。
诗中“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一句,巧妙地将年轻人的轻狂与战场的严酷对比,显示出一种对生命的轻视。后面提到的“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则进一步强调了战斗的残酷与危险,令人感受到一种压迫感。
最后两句“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则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羌笛的声音伴随着士兵的泪水,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无奈,情感深沉,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男儿事长征: 意指年轻男子投身于长途征战,体现出豪情与勇气。
- 少小幽燕客: 反映了诗人从小生活在幽燕地区,带有浓厚的乡愁。
- 赌胜马蹄下: 描述赌博与轻松的生活态度,暗示出年轻人对生命的轻视。
- 杀人莫敢前: 战场上的残酷让人胆怯,突出战争的危险。
- 须如猬毛磔: 比喻面对敌人的艰难,暗含对生命的无畏。
- 黄云陇底白云飞: 画面描绘出一幅苍凉的战争背景。
- 未得报恩不能归: 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与责任感。
- 辽东小妇年十五: 引入小妇的形象,展示了战争对家庭的影响。
- 惯弹琵琶解歌舞: 小妇的音乐才能,形成对比,凸显战争的破坏性。
- 今为羌笛出塞声: 羌笛的声音象征着战争的召唤,情感激荡。
- 使我三军泪如雨: 结尾表现出士兵们的悲伤与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通过比喻增强了战场的危险感。
- 对仗: 诗中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
- 拟人: “羌笛出塞声”,赋予乐器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古意》通过描绘年轻士兵的情感与战斗的残酷,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作者对战乱时代人们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情感的真实流露。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征: 代表艰苦的战争与旅程,象征着奋斗与牺牲。
- 幽燕: 乡愁的象征,体现出对故乡的深情回忆。
- 羌笛: 战争的悲鸣,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与对家庭的牵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古意》的作者是: A. 杜甫
B. 李白
C. 李颀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黄云陇底”意指: A. 明亮的天空
B. 战争的悲凉
C. 美好的故乡
D. 清新的自然 -
“羌笛出塞声”所表达的情感是: A. 喜悦
B. 绝望
C. 思乡
D. 自豪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李颀的《古意》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但李白更侧重于豪放与饮酒作乐,李颀则反映出战争的无奈与思乡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