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
时间: 2025-01-17 09:30: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归鹿门山歌
作者: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白话文翻译
夜晚归去鹿门山的歌
山寺的钟声响起,天色渐暗,
渔梁渡口嘈杂声不断。
人们沿着沙岸朝江边村庄走,
我也乘船归向鹿门山。
鹿门的明月照耀着袅袅的烟树,
忽然到了庞公隐居的地方。
岩石的门扉和松树的小径显得格外寂寥,
只有幽静的人在这里出入。
注释
- 山寺:山中的寺庙,暗示诗人所在的环境。
- 钟鸣:寺庙敲钟的声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宁静的氛围。
- 渔梁渡头:指的是渡口,渔民们在这里划船渡河。
- 争渡喧:形容渡口的热闹,许多人在争着渡船,表现繁忙的场景。
- 江村:指靠近江边的村庄,展现乡村生活的宁静。
- 鹿门:指鹿门山,是诗人心中的归宿之地。
- 庞公:历史人物庞居士,隐居于此,象征隐逸生活。
- 岩扉松径:岩石的门和松树的小径,暗示幽静的自然环境。
- 幽人:隐士或浪子,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诗人,生于今湖北省黄石市。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诗风清新自然,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常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唐代,表现了孟浩然在归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人在繁忙的生活中,渴望回归自然,享受宁静的山水生活,同时也体现了当时文人追求隐逸的思想。
诗歌鉴赏
《夜归鹿门山歌》是一首描写夜归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山寺钟声、渔梁渡头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与热闹交织的氛围。开篇的“山寺钟鸣昼已昏”便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显示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接着,诗人描绘了渡口的热闹场景,带出人们匆忙的生活,似乎在暗示诗人自己也处于这样的生活之中。
然而,随着“余亦乘舟归鹿门”的出现,诗人逐渐回归内心的宁静,鹿门山成为他心灵的归属。后面的描写中,月光照耀下的烟树和庞公隐居之处,突出了一种隐逸的理想,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最后的“惟有幽人自来去”,则是对宁静生活的赞美,诗人在追求自然与心灵的和谐。
整首诗既有对繁忙生活的反思,也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寺钟鸣昼已昏:山中寺庙的钟声响起,已是黄昏,时间的流逝。
- 渔梁渡头争渡喧:渡口渔民们忙于渡船,声声喧闹,展现生活的忙碌。
- 人随沙岸向江村:路人沿着沙滩走向江边村庄,描绘归家的场景。
- 余亦乘舟归鹿门:我也乘船回到鹿门山,突显归属感。
- 鹿门月照开烟树:明月照耀着烟雾缭绕的树木,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忽到庞公栖隐处:突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指向隐逸生活的理想。
- 岩扉松径长寂寥:岩石的门和松树的小路显得格外静谧。
- 惟有幽人自来去:只有隐士在这里出入,表现了对孤独宁静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山寺钟鸣”和“渔梁渡头”的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
- 意象:通过“月照开烟树”营造出梦幻般的意境。
- 拟人:将“幽人”赋予生命,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唐代文人对回归自然、寻求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寺:象征宁静和内心的归宿。
- 渔梁:代表生活的繁忙与喧嚣。
- 鹿门:隐喻理想的归宿和隐逸生活。
- 月:象征清冷和宁静,带来思考的空间。
- 烟树: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庞公”是哪个历史人物? A. 曹操
B. 庞涓
C. 庞居士
D. 庞统
答案: C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生活的繁忙
B. 对自然的向往
C. 对城市的赞美
D. 对战争的反思
答案: B -
“岩扉松径长寂寥”中表现了什么情感? A. 热闹
B. 寂静
C. 兴奋
D. 迷茫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孟浩然 vs 王维:两位诗人均以山水田园诗闻名,孟浩然更注重自然的宁静,王维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对比,能更好理解各自风格的独特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