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 在南京乞化》
时间: 2025-01-04 06:20:06意思解释
苏幕遮 在南京乞化
作者: 马钰 〔元代〕
原文展示:
穿茶坊,入酒店。后巷前街,日日常游遍。只为饥寒仍未免。度日随缘,展手心无倦。愿人人,怀吉善。舍一文钱,亦是行方便。休知山侗无识见。内养灵明,自有长生验。
白话文翻译:
我走进茶坊,走进酒店。后巷前街,我每天都游走其中。只是因为饥寒仍未得到缓解。过日子随缘,伸出手心也不觉得疲倦。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怀有善心。如果能施舍一文钱,也是行善的方便。不要以为山中的人毫无见识。内心养成灵明,自然会有长生的体验。
注释:
字词注释:
- 乞化:乞讨施舍,化缘为生。
- 穿茶坊:指走进茶馆,体验生活。
- 展手心:伸出手去乞求施舍。
- 山侗:指山里的人,可能是指那些与世隔绝的人。
典故解析:
- “舍一文钱,亦是行方便”:这是道教文化中提倡的施舍与慈善,强调小善也能成就大德。
- “内养灵明,自有长生验”:反映出一种内修的重要性,强调内心的修养与长生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钰,元代诗人,生平不详,活跃于当时的文人圈中,作品多涉及生活、哲理与道德修养。
创作背景: 该诗作成于马钰在南京乞讨求生的生涯,反映了他在困境中对人性善良的期望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苏幕遮 在南京乞化》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的生活状态与内心的追求。开头描绘了他在南京的日常游历,茶坊与酒店的描写不仅是对生活的记录,也隐喻了他对人与人之间温情的渴望。诗中“只为饥寒仍未免”,直接表达了乞讨者的无奈与现实困境。
在后半部分,诗人转而呼唤世人施舍善心,体现了一种浓厚的社会责任感。尤其是“内养灵明,自有长生验”,更是升华了主题,强调了内心修养的重要性。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是乞讨者的自述,更是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反思,表露出诗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和对社会的关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穿茶坊,入酒店:感受到生活的细节,表现日常的无奈。
- 后巷前街,日日常游遍:描绘了诗人随意游荡的状态,反映内心的迷茫。
- 只为饥寒仍未免:真实地揭示生存的困境。
- 度日随缘,展手心无倦:即使困苦也不放弃希望,展现了坚韧的精神。
- 愿人人,怀吉善:希望每个人都能心存善念,传递爱的温暖。
- 舍一文钱,亦是行方便:强调施舍的价值,哪怕是一文钱也能成就善行。
- 休知山侗无识见:对那些偏见的指责,暗示人们对乞讨者的误解。
- 内养灵明,自有长生验:提出修身养性,反映内心的智慧和长生的哲学。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生活场景的描绘,将乞讨者的艰辛与人性善良相对比。
- 对仗:在“愿人人,怀吉善”与“舍一文钱,亦是行方便”中,形成对比,增强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人性良知的呼唤与对生活困境的反思。诗人在乞讨中体味生命的无奈,同时寄托了希望与善良的期望,表现了在逆境中对美好人性的坚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茶坊、酒店:象征生活的庙堂与人情的温暖。
- 手心:象征乞讨者的无助与希望。
- 山侗:象征被误解的群体,反映社会的偏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A. 忍受困境
B. 积极乐观
C. 消极避世
答案:B -
“内养灵明”主要强调什么?
A. 外表修饰
B. 心灵修养
C. 金钱积累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舍一文钱”意在表达?
A. 施舍的价值
B. 金钱的重要性
C. 乞讨的无奈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关于思乡的情感。
- 《春望》杜甫:在困境中对生活的反思。
诗词对比:
- 对比马钰的《苏幕遮》与白居易的《琵琶行》,两者虽处于不同的社会背景,但都表现了对人性与生活困境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人研究》:对元代诗人及其作品的深入分析。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提供诗词鉴赏的技巧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