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 城东柴家木樨垂枝直下贴地皆花密不见本中穹如屋壁其广受四筵与他种异记之》

时间: 2025-01-04 08:14:08

锦幢低,青幄紧。

结伴来游,个个沾金粉。

宛有瑶台千尺分。

高处生寒,较是横看稳。

种争新,名尚隐。

除了焚香,又喜攀条近。

紫雁斜飞开自准。

本与秋期,翻惹三秋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苏幕遮
城东柴家木樨垂,
枝直下,贴地皆花密。
不见本中穹如屋壁,
其广受四筵与他种异。
锦幢低,青幄紧,
结伴来游,个个沾金粉。
宛有瑶台千尺分,
高处生寒,较是横看稳。
种争新,名尚隐,
除了焚香,又喜攀条近。
紫雁斜飞开自准,
本与秋期,翻惹三秋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象,城东的柴家院子里,木樨花枝垂下,花朵繁密,几乎看不见树的本体。花的香气弥漫,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游玩,个个都沾满了金粉。仿佛有高高的瑶台,分隔出千尺的空间,站在高处可以感受到寒冷,远观则显得稳重。种类繁多的木樨花,名字虽不显眼,却各具特色。除了焚香,游人们也喜欢攀爬近观。斜飞的紫雁自有其飞翔的规律,原本应与秋天的景象相和,却引发了三秋的怨恨。

注释

  • 木樨:即桂花,香气浓郁的花树。
  • :指花的顶部或树干。
  • 锦幢:华丽的帷幕,象征装饰。
  • 青幄:青色的帐篷,象征游玩的场景。
  • 紫雁:紫色的鸿雁,代表秋天的迁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溶,明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及人情世态,常表现出淡淡的忧伤。

创作背景:此首词创作于明代,是在一个秋天的午后,诗人于城东游玩时,受到木樨花的启发,传达出对秋天的细腻感受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曹溶的《苏幕遮》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的画面,木樨花的盛开给人以视觉与嗅觉的双重享受。通过“城东柴家”这一具体的地点,诗人将读者带入一个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环境。词中描写的“枝直下,贴地皆花密”,展现了木樨花的繁茂,仿佛一幅生动的秋日图景。游人们沾满金粉,象征着他们在这美丽的环境中愉悦的心情。

诗中“宛有瑶台千尺分”一句,表现了对自然的崇高敬畏,也暗含着一种距离感。高处的寒意与低处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人们在自然美景中享受的同时,也难免会体会到孤独与思考的深邃。最后的“翻惹三秋恨”更是将秋天的惆怅与人情世故结合在一起,传达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诗在细腻的描绘中融入了深刻的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城东柴家木樨垂”:描写具体地点和植物,营造出秋天的氛围。
  • “贴地皆花密”:表现木樨花繁盛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旺盛。
  • “高处生寒,较是横看稳”:高处的寒冷与低处的热闹形成对比,表达出观察的多样性。
  • “除了焚香,又喜攀条近”:游人对自然的亲近与热爱,通过焚香与攀爬表现。
  • “翻惹三秋恨”:表达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瑶台”比作高远的理想,传达一种向往。
  • 拟人:木樨花“贴地皆花密”,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用词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秋日的木樨花,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同时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与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出一种细腻而深沉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木樨:象征秋天的美丽与生命的延续。
  • 紫雁:代表迁徙与时光的流逝。
  • 瑶台:象征理想与高远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树种是什么?

    • A. 桃树
    • B. 木樨
    • C. 竹子
  2. “宛有瑶台千尺分”中的“瑶台”象征什么?

    • A. 远方的梦想
    • B. 高处的孤独
    • C. 美丽的自然

答案

  1. B. 木樨
  2. A. 远方的梦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写自然景色,表现女性细腻的情感。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更加沉重而感人。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鉴赏》
  • 《古代诗歌研究》
  • 《诗词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