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 其四 徐石兄卜居徐庄》

时间: 2025-01-14 13:16:50

郑公乡,梅尉市。

安石墩头,王谢争端起。

谁似南州徐孺子。

天付吾庐,预注高人里。

十三经,廿一史。

架屋堆床,啸咏乌皮几。

竹舍茅庐何陋尔。

君子居之,即是名山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苏幕遮 其四 徐石兄卜居徐庄
作者: 尤侗 〔明代〕

郑公乡,梅尉市。安石墩头,王谢争端起。
谁似南州徐孺子。天付吾庐,预注高人里。
十三经,廿一史。架屋堆床,啸咏乌皮几。
竹舍茅庐何陋尔。君子居之,即是名山水。

白话文翻译

在郑公乡和梅尉市之间,安石墩头上,王谢家族的争端再起。
谁像南方的徐孺子?天赐我这所房屋,注定我能居住在高人之地。
我读尽了《十三经》和《二十一史》,在这里架起屋子,堆放床榻,吟咏间或坐在乌皮桌上。
这竹舍茅庐又何其简陋呢?只要君子居住其中,这里便是名山大川。

注释

  • 郑公乡、梅尉市:指地名,可能象征一种乡土情怀。
  • 安石墩头、王谢:王谢是指王羲之和谢安,以此来比喻当时名门望族的争斗。
  • 南州徐孺子:徐孺子,典故出自《史记》,指徐志摩,暗指隐士或高人。
  • 天付吾庐:上天赐予我的房屋。
  • 十三经、廿一史:古代经典文献,象征博学。
  • 啸咏乌皮几:乌皮几为一种书桌,表达一种清雅的生活情趣。
  • 君子:有德之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尤侗,明代诗人,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隐逸生活的理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乡村秀美景致的赞美,表达了他对名利的淡泊和对高人雅士的崇敬。

诗歌鉴赏

尤侗在《苏幕遮 其四》中,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结合,展现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诗的开头提到“郑公乡,梅尉市”,通过地名的描绘,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具体的空间,仿佛置身于乡村的宁静之中。接着提到“安石墩头,王谢争端起”,这两句引入了历史典故,表现出名门望族之间的争斗,与诗人所追求的隐逸理想形成鲜明对比。

“谁似南州徐孺子”一句,表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徐孺子象征着超脱于名利之上的高人。他认为自己所居的“吾庐”是被天赋予的,预示着一种宿命的安排,显示出他对环境的珍视与归属感。“十三经,廿一史”则显示了诗人渊博的学识,而后半段“竹舍茅庐何陋尔”则自我调侃,表现出一种不拘一格的态度,认为只要是君子居住的地方,便是名山大川。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对高人理想的追求,传达出一种明净、恬淡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郑公乡,梅尉市:开篇点明地点,展示了一个生动的乡村场景。
  2. 安石墩头,王谢争端起:名门望族的争斗,暗示世俗的纷争。
  3. 谁似南州徐孺子:引入典故,表达诗人对隐士的向往。
  4. 天付吾庐,预注高人里:表现归属感,认为自己的居所是命中注定的。
  5. 十三经,廿一史:展示其渊博的学识。
  6. 架屋堆床,啸咏乌皮几:描绘诗人的生活场景,体现出清雅的居住环境。
  7. 竹舍茅庐何陋尔:自我调侃,表现出对环境的无所谓态度。
  8. 君子居之,即是名山水:强调居住者的品德高尚,提升了地方的价值。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郑公乡,梅尉市”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典故:如“南州徐孺子”,增加了诗的文化深度。
  • 比喻:将隐士生活与名山大川相提并论,突显居所的精神价值。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隐逸生活和对名利的超脱,表现了诗人对清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高人理想的崇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郑公乡、梅尉市:象征乡土情怀。
  • 安石墩、王谢:代表名门望族,表现世俗争斗。
  • 徐孺子:隐士的象征,高人理想。
  • 竹舍茅庐:简陋却充满雅趣的居住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徐孺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王羲之
    B. 徐志摩
    C. 徐福
    D. 李白

  2. 诗中所提到的“十三经、廿一史”分别指什么? A. 诗词
    B. 历史典籍
    C. 小说
    D. 哲学著作

  3. 诗中表达的居住态度是什么? A. 崇尚奢华
    B. 崇尚隐逸
    C. 崇尚权力
    D. 崇尚旅行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比较尤侗的《苏幕遮 其四》与王维的《山中问答》,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尤侗更强调对环境的归属感和高人理想,而王维则通过山水意象表现出一种超脱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尤侗研究》
  • 《古诗词精华解析》
  • 《隐逸文化与明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