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霜寺》

时间: 2025-01-19 17:50:48

石上泉华喷猛霜,境奇因此闢禅坊。

使君环笏留何用,枯木千馀满一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石上泉华喷猛霜,境奇因此闢禅坊。
使君环笏留何用,枯木千馀满一堂。

白话文翻译:

泉水从石头上喷涌而出,犹如猛烈的霜华,因此这里开辟了禅宗的道场。使君手握权杖留下来又有什么用呢?满堂的枯木已经有千余株。

注释:

  • 泉华:泉水的涌出,形态如花。
  • 猛霜:形容泉水喷涌的力量和急促,像霜一样猛烈。
  • 境奇:环境奇特、独特。
  • 使君:指的是地方官员,古代对官员的尊称。
  • 环笏:古代官员手中的符节,象征着权力。
  • 枯木千馀:形容这里的枯木数量很多,暗示荒凉和沉寂。

典故解析:

“使君环笏”提及古代官员的权力地位,表达了对权力的反思与批判。禅坊的设立则反映出禅宗思想的流行,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毕田,宋代诗人,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观,关注人性与自然的关系。毕田的作品常具禅意,反映出对人生和权力的思考。

创作背景:

《石霜寺》作于禅宗兴盛时期,诗人可能在游历中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禅宗的哲学,借此表达对官场权力的冷漠与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独特而神秘的禅宗道场,诗人在开头通过“石上泉华喷猛霜”展现了自然的奇妙与力量,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无穷魅力。随之而来的“境奇因此闢禅坊”,让人感受到在如此美丽的环境中,禅宗的氛围则显得格外神圣而宁静。

接下来的两句则引人深思,诗人通过“使君环笏留何用”,表达了对权力的疑问与否定。这里的“使君”不仅是对官员的称谓,更是对权力的象征,诗人以此反映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荒诞,既揭示了官员的权力在自然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又表达出一种对世俗繁华的超然态度。而最后一句“枯木千馀满一堂”则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平淡,强调了自然的永恒与人类权力的脆弱,给人以深刻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张力,结合自然与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崇敬,令人深感启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石上泉华喷猛霜”

    • 描述泉水从岩石间喷涌而出,形态如花,声音如霜的猛烈,意在展现自然景观的壮丽。
  2. “境奇因此闢禅坊”

    • 由此奇特的环境开辟了禅宗的道场,暗示自然与禅宗的相互影响。
  3. “使君环笏留何用”

    • 对官员权力的质疑,表达了对世俗权力的冷漠与无奈。
  4. “枯木千馀满一堂”

    • 描述道场内枯木的数量,象征生命的短暂与沉寂,强调了自然的永恒和人类的渺小。

修辞手法:

  • 比喻:泉水喷涌如霜,增强了景象的生动性与力量感。
  • 对仗:前后两句相对工整,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象征:枯木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反映出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与对权力的反思,揭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反映了禅宗的哲学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泉华: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生机。
  • 猛霜:象征自然力量的急促与猛烈。
  • 禅坊:象征内心的宁静与禅宗的智慧。
  • 枯木:象征生命的短暂与自然的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使君环笏”指的是: A. 学者
    B. 官员
    C. 商人
    D. 诗人

  2. “枯木千馀满一堂”意指: A. 生命的丰富
    B. 自然的美丽
    C. 生命的短暂
    D. 权力的崇高

  3. 本诗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思考? A. 对金钱的追求
    B. 对权力的反思
    C. 对爱情的向往
    D. 对历史的回顾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比较《石霜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自然,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人文的融合,而毕田则强调了对权力的反思与自然的敬仰。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禅宗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