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潇湘神 黄公绍 〔宋代〕 马如龙。马如龙。飞过苏堤健斗风。柳下系船青作缆,湖边荐酒碧为筒。
白话文翻译:
马如龙,马如龙,飞驰过苏堤,矫健地与风竞速。柳树下系着船,青色的藤蔓作为缆绳,湖边摆着酒,碧绿的竹筒作为酒器。
注释:
字词注释:
- 马如龙:形容马奔跑得非常快,如同龙一般。
- 苏堤:杭州西湖上的一条著名堤岸,春天时柳树成荫。
- 健斗风:形容马奔跑得非常快,仿佛在与风竞速。
- 青作缆:用青色的藤蔓或绳索作为系船的缆绳。
- 碧为筒:用碧绿色的竹筒作为盛酒的器具。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湖边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绍,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湖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潇湘神》以生动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湖边春景图。诗中“马如龙”的重复使用,不仅增强了节奏感,也形象地表达了马儿奔跑的速度与力量。“飞过苏堤健斗风”进一步以动态的视角展现了马儿与风的竞速,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后两句“柳下系船青作缆,湖边荐酒碧为筒”则转为静态的描绘,通过色彩的运用(青、碧),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湖边氛围。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马如龙。马如龙。”: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马奔跑的速度和力量,如同龙一般。
- “飞过苏堤健斗风。”:动态的描绘,展现了马儿与风的竞速,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
- “柳下系船青作缆,湖边荐酒碧为筒。”:静态的描绘,通过色彩的运用,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湖边氛围。
修辞手法:
- 重复:“马如龙”的重复使用,增强了节奏感。
- 比喻:“马如龙”比喻马奔跑得非常快。
- 色彩运用:“青作缆”、“碧为筒”通过色彩的运用,营造了美丽的湖边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马如龙:速度与力量的象征。
- 苏堤:春天的象征,美丽的自然景色。
- 青作缆:自然的色彩,宁静的氛围。
- 碧为筒:自然的色彩,美丽的湖边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马如龙”的重复使用是为了强调什么? A. 马的速度 B. 马的力量 C. 马的美丽 D. 马的品种 答案:A
-
诗中“飞过苏堤健斗风”描绘了什么场景? A. 马儿在苏堤上漫步 B. 马儿与风竞速 C. 马儿在苏堤上休息 D. 马儿在苏堤上吃草 答案:B
-
诗中“柳下系船青作缆,湖边荐酒碧为筒”通过什么手法营造了氛围? A. 比喻 B. 拟人 C. 色彩运用 D. 重复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同样描绘了湖边景色,但更注重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黄公绍的《潇湘神》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都描绘了湖边景色,但黄公绍的诗更注重动态的描绘和色彩的运用,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黄公绍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苏轼诗选》:收录了苏轼的诗作,可以与黄公绍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