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仲冬末忽大暖数日冰雪尽化
作者: 释函可 〔明代〕
三冬刚踰半,春气变寒林。
但觉人禽悦,谁知天地心。
崖悬疑泻瀑,檐溜似长霖。
自入深山里,应沾帝泽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仲冬时节,天气突然转暖,冰雪融化的情景。诗人感叹冬天刚过一半,春天的气息已开始渗透寒林,感受到的人和鸟儿都欢快无比,却不知天地间的深意。山崖上悬挂着飞流的瀑布,屋檐下的冰水似乎也如细雨般倾泻。进入深山之中,似乎也沐浴在天帝的恩泽之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踰半:过了一半。
- 春气:春天的气息。
- 寒林:寒冷的树林。
- 人禽悦:人和鸟都感到快乐。
- 天地心:天地间的深意。
- 崖:山崖。
- 泻瀑:瀑布飞流而下。
- 檐溜:屋檐下滴水。
- 长霖:长久的细雨。
- 帝泽:天帝的恩泽,指自然的滋润。
典故解析
“帝泽”可理解为古代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古人认为自然界的变化与神灵的意志息息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函可,明代诗人,出身于文人家庭,擅长写诗,作品多以自然为题材,情感细腻,风格清新。其诗歌常常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于一体,展现出深厚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仲冬时节,正值寒冷的冬季,突如其来的温暖天气让诗人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与生机,诗人以此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冬季末期突然温暖的天气,展现了自然的奇妙与生命的韧性。诗人在描写冬季刚过半时,春天的气息已悄然渗透到寒林中,表现出一种对自然变迁的敏感和细腻的观察。诗句中“人禽悦”的描写,体现了自然与生命之间的和谐关系,人与动物在春光里共同感受到的喜悦,传递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
而“谁知天地心”则引导读者思考自然变化的深层意义,似乎在暗示着人类对自然的理解与尊重是多么的有限。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崖悬疑泻瀑”和“檐溜似长霖”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融雪后的自然景象,丰富了诗的意境,让人仿佛能听到水流声,感受到春雨的温润。
最后一句“自入深山里,应沾帝泽深”,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崇敬,更传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仿佛是暗示着自然的恩泽洒向每一个角落,滋润着生命的每一个细胞。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蕴含着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冬刚踰半:冬天已经过了一半,暗示冬季尚未结束。
- 春气变寒林:春天的气息开始影响寒冷的树林,暗示着季节的交替。
- 但觉人禽悦:人和鸟儿都感到快乐,表现出自然复苏带来的欢愉。
- 谁知天地心:谁能理解自然界深刻的内涵,反映出人对自然的无知。
- 崖悬疑泻瀑:山崖上悬挂着飞流的瀑布,描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
- 檐溜似长霖:屋檐下的水滴如长久的细雨,表现出温暖后自然的滋润。
- 自入深山里:进入深山之中,暗示人与自然更加亲密的关系。
- 应沾帝泽深:应该沐浴在天帝的恩泽之中,表达对自然恩惠的感激。
修辞手法
- 拟人:如“人禽悦”,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比喻:如“檐溜似长霖”,通过比较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如“崖悬疑泻瀑,檐溜似长霖”,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的变化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的感悟和思考,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对生命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冬季:象征寒冷、沉寂的生命阶段。
- 春天:象征生机、希望与新的开始。
- 山崖:象征自然的壮丽与力量。
- 瀑布与水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滋润。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冬季与春天的对比,反映了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的法则;山崖与流水则象征着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冬天的怀念
B) 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感悟
C) 对春天的渴望 -
诗中“人禽悦”传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喜悦
C) 疲惫 -
“自入深山里,应沾帝泽深”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激?
A) 人民
B) 自然的恩泽
C) 亲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关系。
- 王维的《山居秋暝》:融合了自然与人文情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释函可的《仲冬末忽大暖数日冰雪尽化》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关注季节变化,但释函可更侧重于自然的细腻变化,而杜甫则强调了战争对自然的影响与人情的悲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这份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仲冬末忽大暖数日冰雪尽化》这首古诗,深入挖掘其内涵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