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圣皇巡狩,清跸驻三吴。
十世嗣瑶图。
边尘不动干戈戢,文德溥天敷。
灰飞缇室气潜嘘。
郊见紫坛初。
归来赦令楼前下,喜气溢寰区。
白话文翻译:
圣明的皇帝巡游,清静的车队停驻在三吴地区。
十代的后嗣继承着美好的图景。
边疆的尘埃没有动,兵戈也都收敛,文治的德行普及于天地之间。
灰烬飘散,缇室的气息悄然散去。
在郊外看到紫坛初升。
归来时在赦令楼前发布命令,喜悦的气氛弥漫整个世界。
注释:
- 圣皇:指明君,圣明的皇帝。
- 巡狩:皇帝出巡,考察地方。
- 三吴:指古代的吴地,今江苏、浙江一带。
- 十世:指十代的后嗣,延续的王朝。
- 瑶图:美好的图景,象征繁荣的景象。
- 边尘:边疆的尘土,象征战乱。
- 干戈戢:指兵器收起,不再作战。
- 文德:文治的德行,指以德治国。
- 缇室:指古代的缇室,象征权力与威严。
- 紫坛:祭坛,表示祭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本诗的作者为佚名,生活在宋代。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视文化和艺术的时期,诗词创作非常活跃,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与文化氛围。
创作背景:
《导引·圣皇巡狩》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相对稳定的时期,皇帝出巡的活动象征着中央集权的加强,以及对地方统治的关心。该诗旨在歌颂皇帝的贤明与治国的得力。
诗歌鉴赏:
《导引·圣皇巡狩》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皇帝巡游的壮丽场面与治国的理念。诗中提到的“清跸驻三吴”,表现了皇帝巡游的威仪与权威,三吴地区的宁静也暗示着国泰民安。接着的“十世嗣瑶图”则传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强调王朝的延续与繁荣。
“边尘不动干戈戢”一语,表达了国家的安定,边疆没有战乱,人民安居乐业,显示了文治的优越性。最后几句描绘了返回后赦令的场景,展现了君主的仁德和对百姓的关怀,诗中弥漫着喜庆的氛围,表现了国君施恩于民的良好政治形象。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描绘,传递出对国家安定与繁荣的希冀,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理想与信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圣皇巡狩,清跸驻三吴:描绘皇帝的巡游,表明其权威与清明。
- 十世嗣瑶图:传达对未来繁荣的期望。
- 边尘不动干戈戢:强调国家安定,没有战乱的局面。
- 文德溥天敷:文治德行普及,显示治国理念。
- 灰飞缇室气潜嘘:象征权力的消散,暗含对权力的警惕。
- 郊见紫坛初:祭坛的升起,暗示着对神明的敬仰与国政的正当性。
- 归来赦令楼前下:皇帝返回后发布赦令,体现对百姓的关怀。
- 喜气溢寰区:表达了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氛围。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边尘不动,干戈戢”,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如“紫坛”象征祭祀与政权的合法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述皇帝的巡狩活动,表现了对国家安定、繁荣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明君仁德的赞美,反映了宋代士人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与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圣皇:象征明君,代表治国的理想。
- 三吴:象征地方,代表国家的繁荣与安定。
- 紫坛:代表祭祀与权威,象征对神明的敬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圣皇巡狩”中的“圣皇”指的是? a) 明君
b) 战王
c) 诗人 -
“边尘不动干戈戢”意味着? a) 战乱频繁
b) 国家安定
c) 百姓痛苦 -
诗中提到的“赦令楼”主要是指什么? a) 祭坛
b) 发布命令的地点
c) 皇帝的住所
答案:
- a) 明君
- b) 国家安定
- b) 发布命令的地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安石的《元日》
诗词对比:
可以将《导引·圣皇巡狩》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但前者更侧重于对治国理想的赞美,而后者则展现了对国破家亡的感慨,具有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以上是对《导引·圣皇巡狩》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词的魅力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