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寓二首》
时间: 2025-01-01 15:27: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寓二首 何梦桂 〔宋代〕
西风落日怕登楼,倚遍阑干万古愁。 衰汉竟成三国误,秣陵不盖六朝羞。 江山有恨留青史,天地无情送白头。 击碎唾壶歌不尽,荒台残雨梦扬州。
白话文翻译:
西风吹拂,落日时分害怕登上高楼,倚靠在栏杆上,心中充满了万古的忧愁。 衰败的汉朝竟然导致了三国的混乱,秣陵(南京)无法掩盖六朝的耻辱。 江山留下了仇恨,记录在青史上,天地无情,送走了白发苍苍的岁月。 击碎唾壶,歌声无法尽诉,荒废的台榭在残雨中,梦中回到了扬州。
注释:
- 西风:指秋风,常带有萧瑟、凄凉的意味。
- 落日:夕阳,象征着黄昏或结束。
- 登楼:登高望远,常用来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 阑干:栏杆,此处指楼上的栏杆。
- 万古愁:形容深重的忧愁,超越时间的限制。
- 衰汉:指衰败的汉朝。
- 三国误:指汉朝衰败后,三国时期的混乱。
- 秣陵:南京的古称。
- 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建都南京的朝代。
- 青史:指史书,记录历史的书籍。
- 天地无情:指自然界和宇宙的无情,不因人的情感而改变。
- 送白头:指时间的流逝,使人变老。
- 击碎唾壶:形容极度悲愤,典出《世说新语》。
- 荒台:废弃的楼台。
- 残雨:零星的雨。
- 梦扬州:梦中回到扬州,扬州在古代是繁华之地,此处可能象征着对往昔繁华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梦桂,字子实,号潜斋,宋代诗人。他的诗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沉郁顿挫。这首诗可能是在感慨历史的变迁和个人的遭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何梦桂晚年所作,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中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抒发了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个人老去的哀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西风、落日为背景,营造了一种凄凉、忧郁的氛围。诗人通过“怕登楼”和“倚遍阑干”的动作,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沉重和无奈。诗中提到的“衰汉”和“三国误”,以及“秣陵”和“六朝羞”,都是对历史的回顾,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深刻忧虑。而“江山有恨留青史”和“天地无情送白头”,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最后两句“击碎唾壶歌不尽,荒台残雨梦扬州”,则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是一首优秀的抒怀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风落日怕登楼,倚遍阑干万古愁。
- 诗人害怕在西风和落日时分登上高楼,因为这会勾起他深重的忧愁。
- “倚遍阑干”表达了诗人长时间倚靠在栏杆上,沉浸在忧愁之中。
-
衰汉竟成三国误,秣陵不盖六朝羞。
- 衰败的汉朝导致了三国的混乱,南京作为六朝的都城,无法掩盖这些朝代的耻辱。
-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
江山有恨留青史,天地无情送白头。
- 江山的仇恨被记录在史书中,天地无情,时间的流逝使人变老。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
击碎唾壶歌不尽,荒台残雨梦扬州。
- 诗人极度悲愤,歌声无法尽诉,荒废的台榭在残雨中,梦中回到了扬州。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西风落日”比喻凄凉的氛围,“天地无情”比喻时间的无情。
- 拟人:如“江山有恨”将江山拟人化,赋予其情感。
- 对仗:如“衰汉竟成三国误,秣陵不盖六朝羞”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个人老去的哀伤。诗中充满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凄凉、萧瑟。
- 落日:象征黄昏、结束。
- 登楼:象征忧国忧民。
- 阑干:象征孤独、沉思。
- 衰汉:象征历史的衰败。
- 三国误:象征历史的混乱。
- 秣陵:象征六朝的耻辱。
- 青史:象征历史的记录。
- 天地无情:象征时间的无情。
- 送白头:象征老去。
- 击碎唾壶:象征极度悲愤。
- 荒台:象征废弃、荒凉。
- 残雨:象征零星、凄凉。
- 梦扬州:象征对往昔繁华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西风落日怕登楼”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忧愁
- C. 平静
- D. 愤怒
-
“衰汉竟成三国误”中的“衰汉”指的是什么?
- A. 衰败的汉朝
- B. 衰败的唐朝
- C. 衰败的宋朝
- D. 衰败的明朝
-
“江山有恨留青史”中的“青史”指的是什么?
- A. 绿色的山
- B. 史书
- C. 青色的石头
- D. 青色的天空
-
“击碎唾壶歌不尽”中的“击碎唾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忧愁
- C. 平静
- D. 极度悲愤
答案:
- B. 忧愁
- A. 衰败的汉朝
- B. 史书
- D. 极度悲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登高望远的忧国忧民之情。
- 苏轼的《赤壁赋》: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抒发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登高》对比,两者都表达了登高望远的忧国忧民之情,但杜甫的诗更加直接和激烈,而何梦桂的诗则更加含蓄和沉郁。
- 与苏轼的《赤壁赋》对比,两者都回顾了历史事件,但苏轼的赋更加注重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分析,而何梦桂的诗则更加注重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何梦桂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何梦桂的诗歌背景。
- 《杜甫诗选》:收录了杜甫的诗作,可以与何梦桂的诗进行对比阅读。
- 《苏轼文集》:收录了苏轼的赋和诗,可以与何梦桂的诗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