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庭过雨莓苔滑。
碧波滟滟池光阔。
睡起雕阑。
不言神思闲。
晚来调瑟罢。
笑语秋千下。
高枕绿杨风。
隔帘花映红。
白话文翻译:
小庭院经过雨水滋润,莓苔变得湿滑。
碧绿的水波荡漾,池塘的光影显得宽广。
刚刚从睡梦中醒来,倚靠在雕花的栏杆上。
不再谈论那悠闲的心思。
傍晚时分,弹奏完瑟乐。
欢声笑语在秋千下飘荡。
高高地枕着绿杨树下的微风。
帘幕外,花影映照着红色的光辉。
注释:
- 小庭:小小的庭院。
- 莓苔:一种植物,湿润后显得滑腻。
- 滟滟: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
- 雕阑:雕刻精美的栏杆。
- 调瑟:弹奏瑟,一种古老的弦乐器。
- 秋千:一种儿童玩耍的设施,通常挂在树上。
- 高枕:高高地枕着,通常指安然入睡。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其描写的意境和生活场景,反映了宋代士人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流传于世,展现了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文人雅士的生活愈加讲究闲适与优雅,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菩萨蛮》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雨后小庭的清新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悠闲的感觉。诗的开头“过雨莓苔滑”,展现了雨后的清新与湿润,仿佛能感受到空气中的水汽与泥土的芬芳。接着“碧波滟滟池光阔”,则描绘了池塘的广阔与波光粼粼的美丽景象,营造出一种宽广而宁静的氛围。
在“睡起雕阑”中,诗人的悠闲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似乎刚从梦中醒来,倚靠在雕花的栏杆上,心中无忧无虑,体现了那种与世无争的洒脱。“晚来调瑟罢,笑语秋千下”一句,更是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温馨场景,轻松的音乐与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使整幅画面更加生动,充满了生活的乐趣。
最后两句“高枕绿杨风,隔帘花映红”,则是将自然的美与人的生活紧密结合。诗人高高地枕着树荫下的微风,隔着帘子看到外面的花影,仿佛生活的每个细节都充满了诗意。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一种闲适、安宁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庭过雨莓苔滑:描绘雨后小庭的湿滑,给人清新感。
- 碧波滟滟池光阔:展现池塘的美丽,波光粼粼,宽广的视觉感受。
- 睡起雕阑:诗人刚醒,倚靠在雕花栏杆上,体现悠闲。
- 不言神思闲:没有烦恼,心情宁静。
- 晚来调瑟罢:傍晚弹奏完乐器,暗示生活的闲适。
- 笑语秋千下:欢笑声在秋千附近回荡。
- 高枕绿杨风:在绿杨树下安然入睡,享受自然的风。
- 隔帘花映红:透过帘子看到花影,增添生活的诗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比作人们的心情,表现悠闲与宁静。
- 拟人:水波与花影似乎有生命,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
- 对仗:在句式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反映了宋代士人追求优雅、恬淡的生活情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庭:象征温馨与私密的空间。
- 莓苔:自然的生机与清新。
- 碧波:象征心境的宁静与开阔。
- 雕阑:艺术与人文的结合,体现生活的雅致。
- 秋千:童趣与欢乐,代表轻松愉快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小庭过雨”中的“过雨”意指: a) 雨已停
b) 雨正在下
c) 雨未到 -
诗中的“调瑟”代指: a) 休息
b) 听音乐
c) 弹奏乐器 -
“高枕绿杨风”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虑
b) 安宁
c) 疲惫
答案:
- a) 雨已停
- c) 弹奏乐器
- b) 安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将王之道的《菩萨蛮》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前者偏重于描写生活中的细腻场景,后者则更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虽然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风格各异,前者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后者则是一种孤独的情怀。
参考资料:
- 诗词选集《宋词三百首》
- 《唐宋诗词鉴赏辞典》
- 相关研究论文《宋代诗人的生活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