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和王仲锡宪长咏蝴蝶花限韵 其二》
时间: 2025-01-04 10:07: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垆头作伴未应归,乍立轻盈怯力微。
不逐襄王成短梦,空教蒙叟换轻衣。
名高花圃疑乌足,香度星垣侍紫薇。
杨柳不须吹玉笛,芳华留取弄馀菲。
白话文翻译:
在酒垆边的伙伴还不应该回去,刚站立时轻盈得让我感到些许怯弱。
并不是追逐襄王的短暂梦境,反而让老翁徒然换了轻薄的衣服。
名声显赫的花园里,我疑惑是否有乌鸦的足迹,香气飘散到星空之下,侍奉着紫薇花。
杨柳树下不需要吹奏玉笛,芳华留取在这儿嬉戏、玩弄那些余香。
注释:
- 垆头:指酒垆,古时的酒馆。
- 乍立:突然站立。
- 力微:力量微弱,形容状态的不稳定。
- 襄王:指古时的襄王,可能是指他追求的理想或梦境。
- 蒙叟:可能是指老年人,或带有轻浮的意味。
- 香度星垣:香气飘散到星空。
- 紫薇:一种花,象征美丽。
- 芳华:指花的香气和美丽。
典故解析:
"不逐襄王成短梦"中的“襄王”可能指的是历史人物襄王,象征着追求的理想与美好;而“蒙叟”则可能是指生活中的长者,象征着智慧与沉稳。两者的对比反映了人生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今无,明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情感细腻,常以花鸟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重阳节(九日),作者借用蝴蝶花的意象,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感慨,体现出节日的愉悦气氛与个人的情感交织。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轻盈的笔触描绘了蝴蝶花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柔情。开头通过“垆头作伴未应归”勾画出一种轻松却又略带惆怅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不舍。接着,通过“不逐襄王成短梦”,诗人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表现得淋漓尽致,暗示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却又难以实现的无奈。
而“名高花圃疑乌足,香度星垣侍紫薇”更是突显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花香飘散,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最后一句“杨柳不须吹玉笛,芳华留取弄馀菲”,则是诗人对生活的一种豁达态度,认为无需借助外物来修饰自己的生活,真正的美好在于对生活的享受。
整首诗在意境上兼具清新与幽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垆头作伴未应归:
- 诗人描绘了与朋友相聚的场景,暗示着不愿离去的心情。
-
乍立轻盈怯力微:
- 站立的姿态轻盈却又显得脆弱,透露出一种矛盾的心理。
-
不逐襄王成短梦:
- 不追求理想中的美好生活,反而是对于幻想的渺小思考。
-
空教蒙叟换轻衣:
- 徒然让老者换上轻薄衣物,反映出一种无奈与失落。
-
名高花圃疑乌足:
- 嘲笑名声的虚幻,与现实的落差。
-
香度星垣侍紫薇:
- 诗人对花香的赞美,令人向往的美好境地。
-
杨柳不须吹玉笛:
- 不需要外在的修饰,生活的美好自会显现。
-
芳华留取弄馀菲:
- 享受生活的美好,珍惜当下的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花园,暗示生活的多样性与美好。
- 拟人:花香像人一般,侍奉着紫薇花,增强了意境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多采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理想的反思,表达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强调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珍惜当前的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蝴蝶花:象征着美丽与短暂的生命,代表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垆头:酒的象征,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情感。
- 紫薇:象征着高贵与美丽,代表着诗人心中的理想。
- 杨柳:常用作离别的意象,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垆头作伴未应归”中的“垆头”指的是什么?
- A. 酒馆
- B. 花园
- C. 河边
- D. 山顶
-
诗中提到的“襄王”象征着什么?
- A. 理想
- B. 朋友
- C. 自然
- D. 现实
-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 A. 忧愁
- B. 享乐
- C. 淡泊
- D. 忍耐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
- 主题:自然与人生的哲思。
- 相似之处: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与对生活的感悟。
粗略解读:
王维通过山水之景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对人生的思索,而释今无则通过花的意象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二者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手法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欣赏与解读》
- 《诗词的美学与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