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佳节登临兴已残,
闭门卧疾失清欢。
龙山人老空吹帽,
虎阜乡遥漫挂冠。
那有白衣来送酒,
更无黄菊对凭阑。
避灾稍胜京华客,
高枕方床梦自安。
白话文翻译:
在佳节来临之际,兴致已然减退;
闭门卧病,失去了清雅的欢愉。
龙山的老人空自吹着帽子,
而虎阜的乡村遥远得只挂着帽子。
哪里有身穿白衣的人来送酒,
更没有黄菊花在栏杆对面陪伴。
避开灾难的我,比京华的客人稍微好些,
高枕无忧,安然入梦。
注释:
- 佳节:指重阳节,常在农历九月初九。
- 登临:登高,寓意在节日时上高处游玩。
- 兴已残:兴致已经消退。
- 闭门卧疾:闭门在家因病卧床。
- 龙山:此处指代某地,可能与作者生地相关。
- 虎阜:同样是地名,象征远离的乡村。
- 白衣:古代指送酒的宾客。
- 黄菊:重阳节的传统花卉,象征长寿。
- 避灾:指避开灾难或不幸。
- 高枕:高枕而卧,形容安然无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祖棻(生卒年不详),字子恺,号壶山,近代诗人,曾任职于清朝,个性洒脱,擅长写古诗,作品多反映个人感受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重阳节之际,诗人因病闭门在家,未能参与节日的欢庆,表现出对节日氛围的失落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九日》这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在佳节的氛围中,诗人却因病无法与人同乐,表现出一种孤独与失落的情感。诗中提到的“龙山人老空吹帽”和“虎阜乡遥漫挂冠”象征着人们对传统节日的追忆和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但现实却是无奈的衰老与隔绝。
“那有白衣来送酒,更无黄菊对凭阑”一句,体现了节日中缺乏陪伴的孤独感,白衣代表着送酒的宾客,而黄菊则是节日的象征,两者的缺失让人感到无比落寞。在最后两句中,诗人通过“避灾稍胜京华客”表达了一种安然的自我安慰,尽管身处病痛之中,却仍能在梦中找到一丝宁静。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以对比的方式展现,既有对节日的怀念,也有对人生苦短的思考,深刻而富有哲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表达了节日的兴致已经消退,反映出诗人对欢乐的渴望与现实的失望。
- 第二联通过闭门卧疾的描写,展现出诗人的孤独与病痛的无奈。
- 第三、四联通过地名的描写,展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隔阂。
- 第五、六联则表现出对节日传统的渴望与失落,缺乏陪伴的孤独感尤为明显。
- 最后两句总结了诗人逃避灾难所带来的心理安慰。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龙山人老空吹帽,虎阜乡遥漫挂冠”,工整而富有韵律感。
- 比喻:将节日的欢庆与个人的孤独进行对比,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重阳节的主题,反映了个人在传统节日中的孤独感与对生命流逝的思索,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无奈的接受。
意象分析:
- 佳节:象征着团聚与幸福的时刻。
- 龙山、虎阜:地名的运用,体现出对故土的思念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 白衣:象征着节日的欢庆与人际关系。
- 黄菊:长寿的象征,代表着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互动学习: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白衣”指的是: A. 送酒的人
B. 节日的装扮
C. 诗人的朋友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龙山人老空吹帽”表达了对__的无奈。
-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对/错)
答案:
- A
- 时间流逝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了对节日的感慨与人生的思考。
- 李白《静夜思》:涉及孤独与思乡的情感。
诗词对比:
沈祖棻的《九日》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在佳节时刻反映了个人的孤独感,但沈祖棻更侧重于对身体和生命的无奈,而杜甫则更为广泛地探讨了人生的苦痛与社会的纷扰。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沈祖棻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古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