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大阪登高》
时间: 2025-01-01 14:44: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大阪登高
作者:郑孝胥 〔清代〕
霜风连朝作重阳,
萧寥坐落无人乡。
端居秋气最先感,
起与虫鸟争号翔。
楼头山海自围绕,
于意不乐如羁缰。
逝将去此更一纵,
瞬息百里遥相望。
未花蛮菊那足道,
眼底正喜落日黄。
登高聊欲去浊世,
负手天际终旁皇。
空中鸟迹我今是,
底用著句留苍苍。
故山归隐有兄弟,
倒海浣此功名肠。
白话文翻译
在重阳节的清晨,霜风萧瑟,仿佛在告诉我已是秋天,四周显得十分冷清,仿佛身处人迹罕至的乡村。端坐在这儿,感受着浓厚的秋意,不禁与虫鸣鸟叫一同争鸣飞翔。高楼之上,四周的山海环绕,心中却不免生出些许忧愁,像被束缚的马一样。即将离去,我想再放纵一回,瞬间便能眺望百里之外的风景。即使还未盛开的菊花也无足轻重,眼前却因落日的余晖而感到欢喜。登高本欲远离这纷扰的世界,双手负于身后,心中却依旧感到彷徨无依。空中飞过的鸟儿,今日的我又算什么呢?为何要留下这苍茫的句子?故乡若归隐,有兄弟相伴,何必在这波涛汹涌的功名之中苦苦挣扎?
注释
-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传统节日,习俗登高、赏菊。
- 霜风:指秋天的寒风。
- 虫鸟:指虫鸣和鸟叫,象征自然的生机。
- 羁缰:比喻被束缚的状态。
- 蛮菊:指未开放的菊花。
- 负手:手背在身后,常用于表示思考或沉思。
- 苍苍:形容空中或远处的景象,给人一种辽阔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郑孝胥(1842-1920),字梦阮,号铁梅,清末民初的诗人、文学家,以诗词见长,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重阳节,表达了作者在高处眺望时的感慨与思考,反映了他对人生、自然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九日大阪登高》通过描绘重阳节的自然景象,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诗的开篇用“霜风连朝作重阳”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令人感受到秋天的到来。接着,作者在高处,面对山海的壮阔,心中却生出一丝惆怅,仿佛被拘束在世俗的羁绊之中。
诗中“逝将去此更一纵”一句,表现出一种渴望放飞自我的冲动,然而,随之而来的“瞬息百里遥相望”则显现出作者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无奈。未盛开的菊花象征着未能实现的理想,而落日的黄光则是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
整首诗情感充沛,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深思。最后两句提到“故山归隐有兄弟”,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显示作者对名利的淡泊与对人际关系的珍视,给人以深思与启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霜风连朝作重阳:秋风萧瑟,象征季节变化。
- 萧寥坐落无人乡:冷清的环境,暗示孤独。
- 端居秋气最先感:静坐时最能感受到秋的气息。
- 起与虫鸟争号翔:与自然生灵共鸣,表示一种和谐。
- 楼头山海自围绕:高处视野开阔,但内心却感到不安。
- 于意不乐如羁缰:心中惆怅,似被束缚。
- 逝将去此更一纵:想要放飞自我,追求自由。
- 瞬息百里遥相望:一瞬间便可看见远方的美景。
- 未花蛮菊那足道:未开花的菊花无关紧要,反映对现实的认知。
- 眼底正喜落日黄:欣赏落日的美好,享受当下。
- 登高聊欲去浊世:想要远离繁杂的社会。
- 负手天际终旁皇:双手负于身后,显得无所归属。
- 空中鸟迹我今是:思考自己的处境。
- 底用著句留苍苍:为何要留下这样苍凉的诗句。
- 故山归隐有兄弟: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及对兄弟情的珍惜。
- 倒海浣此功名肠:感慨功名的无常与苦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虫鸟争号翔”,表现自然与人之间的互动。
- 比喻:将“羁缰”比作内心的束缚,突显内心的挣扎。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增加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反映出一种追求自由与内心宁静的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风:象征秋天的来临,暗示人生的无常。
- 虫鸟:自然的生机,代表生命的活力。
- 高楼:象征着对远方理想的追求。
- 菊花:未开花的菊花,代表未实现的理想。
- 落日:象征美好时光的珍惜。
- 苍苍:象征空旷与辽远,表达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重阳节是在农历的哪个月份? A) 七月
B) 八月
C) 九月
D) 十月 -
诗中提到的“羁缰”是指什么? A) 自由
B) 束缚
C) 旅行
D) 努力 -
郑孝胥生活在哪个朝代?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答案:
- C) 九月
- B) 束缚
- D) 清代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by 王之涣
- 《望岳》by 杜甫
诗词对比: 《登高》与《九日大阪登高》均表达了作者在高处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多地展现了豪迈气概,而后者则透出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郑孝胥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重阳节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