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宵吟 九月望夕不寐闻笛作》
时间: 2025-01-19 15:47: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宵吟 九月望夕不寐闻笛作
作者: 乔大壮 〔近代〕
锦屏虚,绛帘皎。
凤管声来云表。
谁人手恁换羽移宫,画梁飞绕。
倚高楼,俯大道。
望极千门人悄。
徘徊处尽漏滴频催,睡香孤袅。
露冷衣单,听第一霓裳变了。
梦阑湘水,泪落山阳,晚岁恨多少。
吹彻梅花小。
树色难分,鸡唱又早。
度长风万里天山,明月如雪雁阵杳。
白话文翻译:
在这虚无的锦屏前,皎洁的绛帘轻垂。
悠扬的笛声从云端传来,令人心神摇荡。
是谁用手中的乐器,换了调子、移了宫,
在画梁上飞舞,声声绕耳?
我倚在高楼上,俯视着宽阔的大道,
极目远望,千家万户却悄然无声。
我徘徊在这里,时光如漏水般滴答,频频催促着我,
那孤独的睡香在空中缥缈。
露水渐冷,衣衫单薄,听到第一声霓裳的变奏。
梦境中的湘水,泪水在山阳流下,
晚年的遗憾有多少!
吹响梅花的小曲。
树影模糊,鸡鸣声又早。
长风吹过万里天山,明月皎洁,雁阵隐约难见。
注释:
- 锦屏:精美的屏风。
- 绛帘:红色的帘子。
- 凤管:一种乐器,形似凤的笛子。
- 漏滴:指漏斗,形容时间的流逝。
- 睡香:指睡眠时的香气。
- 霓裳:华丽的衣服,这里指乐曲的变奏。
- 湘水:湘江,意象中常与思念、乡愁相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乔大壮,近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他的诗作多表现对人生的感慨与思索,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夜,正值九月,诗人因思乡、思念而无法入睡,听到了笛声,激起了他对往昔的回忆与感叹,反映了对人生、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秋宵吟》是一首充满秋夜孤寂与思乡情怀的诗作。诗的开头以“锦屏虚,绛帘皎”描绘了一个静谧而美丽的夜晚,随之而来的笛声仿佛把诗人引入了一个梦幻的境界。诗人通过对高楼、大道的俯视,表达了对人世繁华的无奈与孤独。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进一步探讨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特别是“晚岁恨多少”的感慨,令人倍感心酸。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锦屏虚,绛帘皎”:描绘夜晚宁静的环境,暗示诗人心境的空虚与清冷。
- “凤管声来云表”:笛声如云,隐喻音乐的飘渺与超脱。
- “倚高楼,俯大道”:从高处观察,象征对世事的反思与感悟。
- “望极千门人悄”:尽管周围繁华,却感到无尽的孤独。
- “露冷衣单”:夜露渐冷,衣衫单薄,反映出诗人的脆弱与孤立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笛声与云表相联,增强了音乐的超脱感。
- 对仗:如“树色难分,鸡唱又早”,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如“睡香孤袅”,赋予“睡香”以生命,描绘其缥缈的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秋夜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岁月流逝的深刻思考,表现出孤寂与思念之情,反映了诗人对自己的晚年感慨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夜:象征思念与孤独。
- 笛声:代表着美好回忆与梦幻。
- 明月:暗示着清冷与孤独的美。
- 雁阵:远行的雁群,象征着离别与思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凤管声”指的是什么乐器? a) 笛子
b) 琵琶
c) 古筝 -
“倚高楼,俯大道”中,诗人主要是在观察什么? a) 自然景色
b) 人世繁华
c) 自己的心情 -
“晚岁恨多少”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愤怒
c) 伤感
答案:
- a) 笛子
- b) 人世繁华
- c) 伤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乔大壮的《秋宵吟》更加强调孤独与思乡的情感,而李白则是通过酒来宣泄内心的情感。两者都在不同的角度上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词选》
- 《诗词的语言与意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