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虹别意图》
时间: 2025-01-19 18:54: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垂虹不是坝陵桥,送客能来路亦遥。
西望太湖山阁月,东连沦海地通潮。
酒波汨汨翻荷叶,别思茫茫在柳条。
更欲传杯迟判袂,月明倚柱唤吹箫。
白话文翻译:
这座垂虹并不是坝陵桥,送别的客人虽然能来,却依然路途遥远。
向西望去,太湖的山上阁楼映着明月;向东看去,海潮与大地相连。
酒波荡漾,翻动着荷叶,离别的思绪在柳条间弥漫。
更想传杯相敬,晚来却迟迟无法告别,明月下倚着柱子呼唤吹箫。
注释:
- 垂虹:指桥名,形容桥的弯曲如同彩虹垂下。
- 坝陵桥:历史上的一座著名桥梁,象征着友谊的相聚。
- 太湖:中国著名湖泊,常被诗人吟咏。
- 沦海:指大海,形容潮水的涌动。
- 汨汨:形容水流声。
- 别思:离别的思念之情。
- 吹箫:古代乐器,表示乐曲的悠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寅(1470-1524),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画家、诗人,擅长山水画和人物画。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带有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垂虹别意图》创作于唐寅与友人聚会时,表达了他对友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这首诗反映了明代士人的情感特征,体现出在友情与离别中的细腻感受。
诗歌鉴赏:
《垂虹别意图》是一首抒情诗,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感。诗中开篇以“垂虹不是坝陵桥”引出送别的主题,暗示了离别的愁绪。诗人用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离别的惆怅。
在景色的描写中,西望太湖的明月与东连沦海的潮水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广阔与人生的渺小。酒波与荷叶的描写则寓意着离别时的悲伤情绪,水波荡漾象征着心中的波动与思念。诗的最后一句“月明倚柱唤吹箫”更是将场景与情感融合,展现出一种孤独中的渴望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描绘,传达了友情的珍贵与离别的苦涩,表现了唐寅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垂虹不是坝陵桥:强调桥的不同,暗示离别的情感。
- 送客能来路亦遥:虽有相聚,但路途遥远,象征着离别的无奈。
- 西望太湖山阁月:描绘美景,月光照耀,增添离别的惆怅。
- 东连沦海地通潮:表现自然的广阔,暗示人生的无常。
- 酒波汨汨翻荷叶:酒与水波的描写,寓意离别的感伤。
- 别思茫茫在柳条:思念如柳条般弥漫,表现离别的情感。
- 更欲传杯迟判袂:希望再传酒杯,却因离别时机已晚而感到惋惜。
- 月明倚柱唤吹箫:月光下的孤独,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结合,形成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 对仗: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情感寄托于自然景物中,使得离别的情感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情感细腻而深沉,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意象分析:
- 垂虹:象征着相聚与离别。
- 太湖:代表着自然的美好与心灵的宁静。
- 酒波:寓意着愉快与悲伤交织。
- 柳条:象征着柔情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垂虹别意图》中的“垂虹”指的是: A. 桥
B. 河流
C. 山峰
D. 湖泊 -
诗中提到的“别思茫茫”是指: A. 思念的感觉
B. 美好的回忆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生活的无奈 -
诗的情感基调主要是: A. 欢快
B. 忧伤
C. 愤怒
D. 幽默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送友人》
- 王维的《送别》
诗词对比:
- 《送别》与《垂虹别意图》均描绘离别情感,但《送别》更直接表达了送别的情景,而《垂虹别意图》则通过景物描写渲染离别的氛围,表现出更细腻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寅诗文集》
- 《明代诗歌研究》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