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正好。一路西风吹早。柳条折尽青山小。咫尺长安道。此去蓬莱三岛。袖里常怀谏草。要看风神惊八表。动摇山岳倒。
白话文翻译:
秋天正美好,一路上西风早已吹来。柳条已经折尽,青山也显得渺小。长安的道路就在咫尺之间。这次去往蓬莱三岛,袖中常常怀有谏言的草稿。希望看见风神在八方惊动,能够动摇高山和岳。
注释:
- 秋正好:指秋天的气候宜人,景色优美。
- 一路西风:西风象征着秋天的到来,风吹得早,暗示季节的变化。
- 柳条折尽:柳树的枝条已经折断,传达出一种悲凉的气氛。
- 咫尺长安道:长安是古代中国的都城,咫尺意指非常靠近。
- 蓬莱三岛: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袖里常怀谏草:谏草是指劝谏的文稿,表达了诗人心中的理想和愿望。
- 风神惊八表:风神是风的神灵,八表寓意四方,表示希望风能震动整个天地。
- 动摇山岳倒:形容风力巨大,能使山岳颤动,表示一种壮阔的气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深,明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清秀,作品多以抒情见长。他的诗作往往体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送别曹孟辉前往京城的时刻,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望,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谒金门 送县侯曹孟辉行取进京》是一首充满秋意的送别诗。诗歌开篇以“秋正好”引入,立刻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来临,伴随着西风的萧瑟,诗人用柳条折尽的意象,描绘出一种凋零的美感,暗示着即将离别的伤感。
接着,诗人提到“咫尺长安道”,表现出对长安的渴望和依恋,长安作为古代文化的象征,其距离的近在咫尺,反衬出离别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而“此去蓬莱三岛”则引入了理想的境地,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袖里常怀谏草”一句,展现了诗人的志向与抱负,似乎希望能以自己的才华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同时,最后的“要看风神惊八表,动摇山岳倒”则表现出一种豪情壮志,渴望能有一番作为,震撼四方。
这首诗的意象丰富,层层递进,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正好:表明秋天的美好气候,引出全诗的季节背景。
- 一路西风吹早:描述西风的来临,象征着秋天的气息。
- 柳条折尽青山小:用柳条折尽的意象表达细腻的情感,同时暗示青山的渺小。
- 咫尺长安道:强调长安离自己很近,表达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 此去蓬莱三岛:引入理想与追求,蓬莱是仙境,象征着诗人的向往。
- 袖里常怀谏草:表达了诗人的志向,希望能有所作为。
- 要看风神惊八表:寄托对未来的期待,渴望能震撼四方。
- 动摇山岳倒:展现出一种气势,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风与神灵相提并论,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袖里常怀谏草”与“动摇山岳倒”,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对故土的眷恋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体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情怀与对友人的深情祝福。
意象分析:
- 秋:象征成熟与收获,同时也暗示离别的季节。
- 柳条:象征柔弱与哀愁,传达出一种伤感的情绪。
- 长安:代表着传统文化和归属感,是诗人的故乡之地。
- 蓬莱:象征理想的境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风神:代表着自由与力量,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咫尺长安道”指的是: A. 长安的距离非常远
B. 长安就在眼前
C. 长安是理想的地方
D. 长安是一个失落的地方 -
诗中的“袖里常怀谏草”表达了什么? A. 希望能有美好的未来
B. 渴望能为国家出谋划策
C. 对友人的祝福
D. 对秋天的感慨 -
“动摇山岳倒”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豪情壮志的追求
C. 对自然的敬畏
D. 对故乡的思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理想与豪情的追求,但更显放纵与豪迈。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更侧重于对亲情与现实的感慨,情感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