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言诗十首 其一》

时间: 2024-09-19 21:29:20

惟上古尧舜。

二人功德齐均。

不以天下私亲。

高尚简朴慈顺。

宁济四海蒸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惟上古尧舜,
二人功德齐均。
不以天下私亲,
高尚简朴慈顺。
宁济四海蒸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赞美了古代的尧舜二位圣明君主,他们的功德相等,治理国家时不以私情来处理公共事务,兼具高尚、简朴的品德,慈爱宽厚,愿意为百姓谋求福祉,使四海的人民都能够安宁。

注释

  • :只有、仅仅。
  • 上古:古代,指传说中的远古时代。
  • 尧舜:尧和舜是中国古代的两位圣王,被后人尊为明君的典范。
  • 功德:功劳与德行,这里指治理国家的成就和品德。
  • 齐均:相等、平等。
  • 不以天下私亲:在处理国家事务时不偏向于自己的亲属。
  • 高尚:品德高洁。
  • 简朴:生活简单朴素。
  • 慈顺:仁慈顺从的态度。
  • 宁济:希望能够救济、安抚。
  • 四海蒸民:四海之内的人民。

典故解析

尧舜二王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治理之道的象征,他们被后世视为理想的君主。诗中提到的“不以天下私亲”反映了对清廉政治的追求,强调君主应当有远见、胸怀天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嵇康(223年-262年),字叔夜,魏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他是“竹林七贤”之一,主张个体自由和自然本性,作品流露出对社会政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作可能产生于嵇康对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不满,借古代圣王的治理理念来表现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道德理想和政治清明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古代理想君主的形象,尧舜二人被视为治国安民的楷模,体现了诗人对政治的深刻思考。诗中强调君主的品德与为民的责任,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义结合,反映出对清廉政治的渴望和对民众生计的关怀。通过对比古今,嵇康不仅表达了对古代圣王的崇敬,也隐含了对当时政治纷乱的批评。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而富有哲理,既展示了诗人高尚的情操,也引发了人们对理想政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惟上古尧舜:强调尧舜是古代最崇高的圣君。
  2. 二人功德齐均:指出他们的卓越成就和道德标准相等。
  3. 不以天下私亲:表明治理国家时不偏私于亲属,体现无私的精神。
  4. 高尚简朴慈顺:描述他们的品德,既高尚又朴素,心地仁慈。
  5. 宁济四海蒸民:表达他们希望能够救济和安抚百姓的愿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高尚简朴”与“慈顺”,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排比:通过列举尧舜的特点,增强了整体的气势和力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是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与对高尚品德的颂扬,表达了对古代明君的怀念和对当代政治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尧舜:象征明君与理想治理。
  • 四海:象征天下,表示普遍性和包容性。
  • 蒸民:指百姓,反映民众的艰辛与渴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尧舜的功德被描述为: A. 不同
    B. 齐均
    C. 不足
    D. 难以比拟

  2. 诗中提到的“不以天下私亲”指的是: A. 偏爱亲属
    B. 公正无私
    C. 忽视百姓
    D. 亲情优先

  3. 嵇康的生活时代是: A. 唐朝
    B. 宋朝
    C. 魏晋
    D. 明朝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陶渊明):描绘理想社会的美好画面,与本诗的理想主义主题相似。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同样通过对古代文化的追忆,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李白更多强调个人情感,而嵇康则侧重于政治理想。

参考资料

  • 《古诗词欣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嵇康及其诗文研究》
  • 《竹林七贤》

这些书籍和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嵇康的作品及其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