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柳梢青
(宋代)吴潜
衬步花茵,穿帘柳絮,堆地榆钱。
乍暖仍寒,欲晴还雨,春事都圆。
午窗睡起厌厌,屋角外初啼杜鹃。
百种凄凉,几般烦恼,没个人怜。
白话文翻译:
在花丛中走路,脚下是柔软的花草,窗帘外飘荡着柳絮,地上散落着榆钱。天气乍暖还寒,时而晴朗时而阴雨,春天的景象都已成熟。午后在窗前睡醒,心中感到疲倦,屋角传来杜鹃的初啼。心中满是凄凉和烦恼,没有人来怜惜我。
注释:
- 衬步花茵:衬托着脚步的花草,形容春天的景色。
- 穿帘柳絮:柳絮从窗帘中飘出,描绘春天的细腻景象。
- 榆钱:指榆树的种子,形状像钱,常用来比喻春天的景色。
- 乍暖仍寒:天气时而变暖,时而又寒冷,表现春季的不稳定。
- 杜鹃:一种鸟,春天鸣叫,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典故解析:
- 杜鹃:古代诗词中常用杜鹃作为春天的象征,尤其是它的啼鸣常与思乡、离愁相联系。
- 春事都圆:指春天的事物都已齐全,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繁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间情感,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善于用细腻的笔触记录生活中的点滴。
创作背景:
《柳梢青》写于春天,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细腻观察和内心的复杂情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柳梢青》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孤独感。诗的开头,诗人以“衬步花茵”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带给人一种轻快、愉悦的感觉。然而,随着“乍暖仍寒”的出现,春天的气候变幻无常让人感到失落,诗人对春天美好的期待似乎被现实打破,心中涌起一丝惆怅。在午后的沉睡中,诗人感到厌倦,伴随而来的是杜鹃的啼声,这种声音不仅是春天的象征,更是孤独与思乡的引发。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细节,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春天美好的向往,也有对孤独烦恼的感受。诗人在细腻的自然描写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使得这首诗在优美的意境中流露出一丝忧伤,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衬步花茵:描绘春天花草的柔软,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 穿帘柳絮:柳絮轻盈飘动,增添了春天的灵动感。
- 堆地榆钱:榆钱满地,象征着春天的丰盈。
- 乍暖仍寒:对比的天气变化,表达了春天的不稳定。
- 欲晴还雨:描绘天气的反复无常,暗示情感的波动。
- 春事都圆:春天的景象已然成熟,象征生活的美好。
- 午窗睡起厌厌:午后醒来,感到疲倦,暗示内心的烦闷。
- 屋角外初啼杜鹃:杜鹃的啼鸣唤起春天的气息,也引发思绪。
- 百种凄凉,几般烦恼:表现内心的孤独与忧愁。
- 没个人怜:感叹无人理解自己的苦闷,增强了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景象比作美好的生活。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如杜鹃的啼鸣。
- 对仗:如“乍暖仍寒,欲晴还雨”,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春天的美好与内心的孤独,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感伤。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人的情感波动,体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茵:象征春天的美好与温暖。
- 柳絮:代表春天的柔情与轻盈。
- 榆钱:象征财富和繁荣。
- 杜鹃:代表春天的到来,同时也有思念之意。
- 凄凉:表达内心的孤独感与烦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乍暖仍寒”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春天的温暖
- B. 春天的不稳定
- C. 夏天的炎热
-
诗中提到的“杜鹃”象征什么?
- A. 伤感
- B. 春天
- C. 秋天
-
“没个人怜”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忧虑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学。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春天的感怀与个人情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吴潜的《柳梢青》更注重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融。李白的诗体现出浓厚的思乡情绪,而吴潜的诗则是在春天的背景下反映个人的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