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客还乡》

时间: 2025-01-01 14:23:37

短檐纱帽旧麻衣,铁杖扶衰步履迟。

老去分为无用物,客游谁道有归时。

丰年村落家家酒,秋日楼台处处诗。

生长此方真乐土,江淮百姓政流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久客还乡
作者: 戴复古 〔宋代〕

短檐纱帽旧麻衣,
铁杖扶衰步履迟。
老去分为无用物,
客游谁道有归时。
丰年村落家家酒,
秋日楼台处处诗。
生长此方真乐土,
江淮百姓政流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久居异乡的人回到故乡的情景。诗人穿着旧麻衣,头戴着短檐的纱帽,手持铁杖,步履缓慢,显示出年老体衰的状态。老年人往往被视为无用之物,谁又能说出何时能够真正归家?在丰收的年头,村庄里家家都有酒,秋天的楼台上到处都是诗意。然而,自己生长的地方却是宁静的乐土,江淮地区的百姓却经历着动荡和离乱。

注释:

  • 短檐:指帽檐较短的帽子,常用于农民或乡民。
  • 纱帽:用纱布做的帽子,轻便透气。
  • 铁杖:指用铁制成的拐杖,老人出行时常用来支撑。
  • :衰老,形容年纪大。
  • 丰年:指丰收的年份,象征着富足。
  • 楼台:指高台或楼阁,通常是在秋天观赏景色的好地方。
  • 乐土:指安乐的土地,适宜生长的地方。
  • 政流离:指政治动荡、百姓流离失所的状态。

典故解析:

“丰年村落家家酒”中的“丰年”反映了农业社会对丰收的重视,是对生活富足的期盼。而“江淮百姓政流离”则可能暗指当时社会动荡的局势,和那个时期的政治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戴复古,字子复,号复古,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闻名,诗歌多反映乡村生活与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作时,可能是在作者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异乡生活后,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社会时局的关注,表现了其对家乡的深情和对人世间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久客还乡》是一首充满乡愁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外在环境和内心感受的细腻描写,传达了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哲思。诗的开头描述了诗人年老体衰的状态,生动地刻画出一个久居异乡的游子的形象。短檐纱帽和旧麻衣的搭配,展示了他回归故乡的朴实和无奈。铁杖的使用,象征着他需要支撑的脆弱与孤独。

接下来的几句则将视角转向故乡的丰收与诗意,展现出一个欣欣向荣的农村图景,形成了“乐土”的对比。然而,最后两句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展现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在平静与动荡之间的内心挣扎。

整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现实的无奈,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情感的共鸣,使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短檐纱帽旧麻衣: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诗人朴素的装束,暗示年华已逝。
  2. 铁杖扶衰步履迟:铁杖象征着年老的无奈,步履缓慢正是衰老的体现。
  3. 老去分为无用物:表达了对年老的感慨,传统观念中老年人常被认为是社会的负担。
  4. 客游谁道有归时:表现出游子的迷茫,归乡的希望似乎遥不可及。
  5. 丰年村落家家酒:描绘了故乡丰收的景象,呈现了人们的欢愉与安宁。
  6. 秋日楼台处处诗:秋天的意境,诗意盎然,营造出美好的生活气息。
  7. 生长此方真乐土:表达对故乡的热爱,认为这里是理想的生活之地。
  8. 江淮百姓政流离:将个人的乡愁与社会动荡相结合,反映了时代的苦难。

修辞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营造了丰盈与匮乏、安宁与动荡的对照,增强了诗的情感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热爱与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达了深刻的乡愁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纱帽:象征乡土与传统,表示诗人对故乡的认同。
  2. 铁杖:象征年老与无奈,暗示人生的脆弱。
  3. 丰年:象征富饶与希望,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楼台:象征诗意与宁静,表现自然的美好。
  5. 乐土:象征理想的生存空间,反映对家乡的热爱。
  6. 流离:象征动荡与不安,反映社会的现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铁杖”主要象征什么? A. 富贵
    B. 年老与无奈
    C. 努力
    D. 快乐

  2. 诗中提到的“丰年”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A. 贫穷
    B. 动荡
    C. 丰收与安宁
    D. 旅行

  3. 诗人对故乡的态度是怎样的? A. 无所谓
    B. 忘记
    C. 眷恋
    D. 厌恶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乡愁》(余光中):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登高》(杜甫):表现了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诗词对比:

对比《久客还乡》和《登高》,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乡和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久客还乡》偏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登高》则更侧重于对社会动荡的宏观观察。两者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人世间变迁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诗词的美与哲思》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文化背景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