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台》
时间: 2025-01-01 13:32: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翳翳古木荫高亭,四顾青山入望平。
积雨渐催芳草绿,初晴飘动藕花明。
参差世态心难豁,俯仰浮云眼独醒。
数点轻鸥孤屿外,忘机荡漾亦相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古老的亭子,周围高大的树木遮蔽了阳光,四周环视青山,目光所及是一片开阔的景象。经过一场大雨,草地逐渐变得绿意盎然,初晴的天气里,藕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面对复杂多变的世态,内心却难以释怀,仰望和俯视之间,浮云的变化使我感到清醒。在孤岛之外,几只轻盈的鸥鸟飞翔,随意的心情在水面荡漾,也似乎在向我招手。
注释
- 翳翳:形容树木的浓密遮蔽。
- 荫:阴凉的地方。
- 四顾:环顾四周。
- 积雨:指长时间的降雨。
- 渐催:逐渐促使。
- 芳草:芬芳的草。
- 藕花:荷花的别称。
- 参差:形容高低不平、错落有致。
- 豁:通达、开阔。
- 浮云:飘动的云彩。
- 轻鸥:轻盈的小海鸥。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涵盖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的结合,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事的思考。尤其是“浮云”一词,常在古诗中引申为人生的无常与变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王则,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以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为主题,风格清新脱俗,富有禅意。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游览某高亭时,或因雨后初晴,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安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超然台》是一首充满自然美与人文思考的诗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亭子周围的自然景观,古木、青山、芳草和藕花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尤其在“参差世态心难豁”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状的不安与思索,反映了人们在浮华世界中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
在诗的最后两句,轻鸥在水面上飞翔,诗人借此描绘出一种淡然自得的心态,与前面的世态纷扰形成鲜明对比。整首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气质,表明诗人渴望逃离世俗纷扰,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翳翳古木荫高亭:描绘亭子的环境,古木浓密,给亭子带来阴凉之感。
- 四顾青山入望平:四周环视,青山连绵,视野开阔。
- 积雨渐催芳草绿:经历雨水的滋润,草地逐渐变得翠绿。
- 初晴飘动藕花明:初晴的时光,藕花在风中轻轻摇摆,显得格外明亮。
- 参差世态心难豁:面对复杂的世事,内心却难以豁达。
- 俯仰浮云眼独醒:仰望、俯视之间,浮云的变化使我清醒。
- 数点轻鸥孤屿外:几只轻盈的海鸥在孤屿之外飞翔。
- 忘机荡漾亦相迎:无所挂碍的心情在水面荡漾,似乎在与我相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浮云”比作人生的无常。
- 拟人:藕花“飘动”,赋予植物以人的动态。
- 对仗:如“俯仰浮云”,上下句对称,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复杂世态的感慨,渴望在纷扰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安然。
意象分析
- 古木: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庇护。
- 青山:代表着永恒与稳重,给人以安宁的感觉。
- 芳草:象征着生命的勃发与希望。
- 藕花:象征着美好与纯洁。
- 轻鸥:代表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一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美
B. 生活的烦恼
C. 对世态的思考 -
“俯仰浮云”中“浮云”所象征的是什么? A. 自然的变化
B. 人生的无常
C. 心情的浮动 -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心情? A. 忧伤
B. 安然
C. 忧愁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两首诗在描绘自然时,均以细腻的笔触展现出内心的宁静,但刘王则更关注社会的纷扰与内心的思考,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的美与幽静。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入门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