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其二》

时间: 2025-01-04 07:15:09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欲素 一作:如素)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断肠 一作:肠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相思·其二
作者: 李白

日色欲尽花含烟,
月明欲素愁不眠。
欲素一作如素赵瑟初停凤凰柱,
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
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日横波目,
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断肠,
归来看取明镜前。
断肠一作肠断。


白话文翻译:

夕阳西下,花儿带着烟雾,
明月高悬,心中忧愁难以入眠。
我想用清脆的赵瑟声,
停在那凤凰柱旁,
蜀地的琴声想要奏出鸳鸯的和音。
这曲子虽有情意,却无人传唱,
我愿意随春风把它寄给燕然。
我思念你,远隔青天,
昔日你那水汪汪的眼睛,
如今已化为我流泪的泉水。
不相信我已断肠,
归来时再看看镜中的自己。
(“断肠”一作“肠断”)


注释:

字词注释:

  • 日色欲尽:夕阳西下,天色渐暗。
  • 花含烟:花朵在烟雾中缭绕。
  • 欲素:想要清白、纯净的样子。
  • 赵瑟:古代一种乐器,象征音乐的优美。
  • 凤凰柱:传说中的凤凰栖息之处,寓意美好。
  • 蜀琴:指四川地区的琴,代表中国古典音乐。
  • 燕然:燕然山,古代诗人用以寄托思念之情的地方。
  • 流泪泉:眼泪如泉水般涌出,表达伤感。

典故解析:

  • 凤凰柱:象征着高洁和美好,常常与爱情联系在一起。
  • 燕然:古代诗人常用之地,表示思念和寄托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号称“诗仙”。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常常表现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白的游历生涯中,反映了他对爱情的思考与感慨,表现了他在旅途中对故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长相思·其二》是李白笔下的一首抒情诗,展现了浓厚的思乡和思恋之情。诗的开头以“日色欲尽花含烟”描绘了黄昏时分的美景,营造了一种凄凉而又美丽的氛围。接着,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融合,表现出他在这宁静却又忧伤的时刻的心境。

诗中提到的乐器——赵瑟和蜀琴,不仅是音乐的象征,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通过音乐的意象,李白表达了他对爱情的渴望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然而,这曲子“有意无人传”,揭示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情感无法得到共鸣。

后半部分,诗人直接表达对爱人的思念,情感更加深沉。通过“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李白以眼泪的泉水来比喻自己对爱的深切怀念和心痛,展现了他内心的悲伤不已。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通过自然景象与音乐意象的结合,构建出一个充满氛围的情感世界,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日色欲尽花含烟:描绘日落时分,花朵在烟雾中显得朦胧。
  2. 月明欲素愁不眠:月光明亮,但心中忧愁,无心入眠。
  3. 欲素一作如素赵瑟初停凤凰柱:想要用清脆的乐声停留在美好的地方。
  4. 蜀琴欲奏鸳鸯弦:蜀地的琴声想要奏出恋爱的和谐。
  5. 此曲有意无人传:虽有感情的曲子却无人倾听。
  6. 愿随春风寄燕然:希望将自己的情感随春风寄托于远方。
  7. 忆君迢迢隔青天:思念你,遥远的隔着青天。
  8. 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曾经的美目如今化为泪水。
  9.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不相信我已断肠,归来时再看镜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流泪泉”,将眼泪比作泉水,生动形象。
  • 拟人:花含烟赋予花朵以情感。
  • 对仗:如“日色欲尽,月明欲素”。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爱情的渴望与思念,表现了李白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色与月光:象征时间的流逝,表现孤独感。
  • 花与烟:花朵的美丽与烟雾的朦胧,反映出爱情的复杂性。
  • 乐器:赵瑟和蜀琴象征着情感的表达与音乐的美好。
  • 泪水:象征思念的痛苦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
    A. 古筝
    B. 赵瑟
    C. 笛子
    D. 二胡

  2. 诗中“忆君迢迢隔青天”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思念
    C. 愤怒
    D. 无奈

  3. “流泪泉”比喻的是?
    A. 眼泪如泉水般涌出
    B. 泪水很少
    C. 泪水清澈
    D. 泪水成河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李白的《长相思·其二》和王维的《相思》都表现了思念的主题,但李白的诗更加豪放,情感更加直接,而王维则更为细腻,意象更为丰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传》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