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雁行》

时间: 2025-01-01 15:01:28

胡雁鸣,辞燕山,昨发委羽朝度关。

衔芦枝,南飞散落天地间,连行接翼往复还。

客居烟波寄湘吴,凌霜触雪毛体枯。

畏逢矰缴惊相呼,闻弦虚坠良可吁。

君更弹射何为乎?

意思解释

鸣雁行

原文展示

胡雁鸣,辞燕山,昨发委羽朝度关。衔芦枝,南飞散落天地间,连行接翼往复还。客居烟波寄湘吴,凌霜触雪毛体枯。畏逢矰缴惊相呼,闻弦虚坠良可吁。君更弹射何为乎?

白话文翻译

胡雁在鸣叫,离开燕山,昨夜发足飞翔,越过山关。衔着芦苇枝,南飞在天地之间,成群结队地往返飞翔。身在烟波中寄居在湘江和吴地,忍受着霜雪的侵袭,羽毛已然枯萎。害怕遇到猎人惊慌地呼叫,听到弦声虚空中落下,令人感到可叹。你为何还要射箭呢?

注释

  • 胡雁:指北方的雁,象征漂泊与远行。
  • 辞燕山:离开燕山,燕山位于北方,象征着故乡。
  • 衔芦枝:用嘴叼着芦苇的树枝,表现出雁的自然本性。
  • 矰缴:指捕禽的工具,象征着猎人的威胁。
  • 弦虚:指弓箭发出的声音,暗示着危险。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燕山”是指北方的名山,常为古人所吟咏,象征着家乡和思乡之情。此外,雁的南飞是自然界的常态,也暗示着生命的迁徙与旅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以其豪放奔放的个性和诗歌而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李白游历期间,表达了他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无常和自然法则的思考。

诗歌鉴赏

《鸣雁行》通过描写南飞的雁群,展示了李白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归属感的思索。诗中胡雁的鸣叫声引发了对家乡的怀念,雁群的南飞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人们生活状态的象征。李白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雁群在飞翔中遇到的危险,表现出对生存环境的忧虑和对猎人威胁的恐惧,这种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

李白在诗中对比了南飞的雁与他自己在湘江和吴地的客居生涯,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无奈。诗的最后提出的“君更弹射何为乎?”更是对人生困境的反思,暗示着对命运的无力感。全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感受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自由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胡雁鸣,辞燕山:胡雁在鸣叫,告别了燕山。
    2. 昨发委羽朝度关:昨夜发足飞翔,越过山关。
    3. 衔芦枝,南飞散落天地间:叼着芦苇的枝条,南飞在天地之间。
    4. 连行接翼往复还:成群结队地往返飞翔。
    5. 客居烟波寄湘吴:身在烟波中,寄居在湘江和吴地。
    6. 凌霜触雪毛体枯:忍受着霜雪的侵袭,羽毛已然枯萎。
    7. 畏逢矰缴惊相呼:害怕遇到猎人,惊慌地呼叫。
    8. 闻弦虚坠良可吁:听到弦声虚空中落下,令人感到可叹。
    9. 君更弹射何为乎?:你为何还要射箭呢?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雁群的飞翔比作人们的旅程,表达孤独与思乡之情。
    • 拟人:将雁的行为赋予人性,增强情感的共鸣。
    • 对仗:诗句间对称的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自由的追求,对人生困境的思考,以及对故乡的怀念。李白通过雁的南飞,表达了自己对漂泊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法则的理解。

意象分析

  • 胡雁:象征着自由与归属感的缺失。
  • 燕山:故乡的象征,表达对故土的思念。
  • 芦枝:自然的象征,体现生命的脆弱。
  • 霜雪:象征困境与考验,暗示生命的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胡雁鸣”中的“胡”字指的是哪种雁?

    • A. 南方的雁
    • B. 北方的雁
    • C. 西方的雁
  2. 诗中提到的“燕山”象征什么?

    • A. 自由
    • B. 故乡
    • C. 旅程
  3. “畏逢矰缴”的意思是什么?

    • A. 害怕被猎人捕捉
    • B. 怕遇到朋友
    • C. 害怕暴风雨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鸣雁行》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者都涉及到离别与思念,但李白更注重自然与生命的哲理,王维则更多表达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孤独。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全集》
  • 《诗经·关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