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舍人叔直省时思琴》
时间: 2025-01-06 10:32: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蔼蔼紫薇直,秋意深无穷。
滴沥仙阁漏,肃穆禁池风。
竹月泛凉影,萱露澹幽丛。
地清物态胜,宵闲琴思通。
时属雅音际,迥凝虚抱中。
达人掌枢近,常与隐默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紫薇花开得茂盛,浓厚的秋意无边无际。细雨滴落在仙阁上,禁池的风显得庄重宁静。竹子的影子在月光下轻轻摇曳,萱草上露水静静地散落在幽深的丛林中。大地清新,万物状态都很好,夜晚的闲暇中,琴音在空气中流淌。此时正是高雅音乐的最佳时刻,心灵在虚幻的怀抱中凝聚。通达之人能够掌握事物的关键,往往与那种隐秘而沉默的状态融为一体。
注释:
- 蔼蔼:形容花木繁茂的样子。
- 紫薇:一种常见的花木,象征着吉祥与美好。
- 滴沥:滴落的声音,形容雨水细细地落下。
- 肃穆:形容庄重而安宁的气氛。
- 禁池:指宫廷或寺院中的池塘,通常环境清幽。
- 竹月:指竹子在月光下的影子。
- 萱露:指萱草上的露水,象征清新。
- 琴思:指琴声引发的思绪或情感。
-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
- 掌枢:掌握事物关键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籍,字维忠,唐代诗人,生于河南,后世以《秋夕》、《奉和舍人叔直省时思琴》等诗作闻名。他的作品常常描绘自然景观,感悟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深秋时节,正值张籍在仕途上追求理想与内心宁静的交汇期。诗中通过描写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音乐和心灵交流的渴望。
诗歌鉴赏:
张籍的《奉和舍人叔直省时思琴》是一首富有秋意的抒情诗,整首诗构建了一个宁静而深邃的意境。诗的开篇以“蔼蔼紫薇直”引入,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盛开的紫薇花,似乎在向读者展现一种丰盈的生命力。而接下来的“秋意深无穷”则深刻地传达出秋天的萧瑟与深沉,使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
诗中“滴沥仙阁漏”和“肃穆禁池风”的意象交融,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仿佛可以听见雨滴轻敲屋檐的声音,感受到池水在微风中的涟漪。这种细腻的观察与感受,正体现了张籍对自然的敏锐洞察。
“竹月泛凉影,萱露澹幽丛”描绘出的月光下竹影摇曳与萱草上露水的清晰景象,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意境,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清凉与幽静。最后两句“达人掌枢近,常与隐默同”则将整首诗的主题升华,表达了对高雅音乐的向往,以及与内心宁静的和谐共处。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深层地探讨了人心的宁静与艺术的交流,使其成为唐代诗歌中的一篇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蔼蔼紫薇直:紫薇花繁盛而直立,象征着生机与美好。
- 秋意深无穷:深秋的气息无边无际,表现出一种时光的永恒感。
- 滴沥仙阁漏:细雨滴落声,唤起悠远的思绪,营造出宁静的气氛。
- 肃穆禁池风:池塘的风显得庄重,反映出一种肃穆的环境。
- 竹月泛凉影:月光下竹子的清凉影子,象征着清新与宁静。
- 萱露澹幽丛:露水在花丛中静静地散落,增添了幽深的氛围。
- 地清物态胜:大地的清新状态超越了往日,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美。
- 宵闲琴思通:夜晚的闲暇之中,琴声与思绪得以流畅交流。
- 时属雅音际:此时正是高雅音乐的最佳时刻,暗示了艺术与时空的交融。
- 迥凝虚抱中:心灵在虚幻的怀抱中凝聚,反映出一种超脱的境界。
- 达人掌枢近:通达之人掌握事物的关键,表现出智慧与理解。
- 常与隐默同:隐秘而沉默的状态常常伴随着聪慧之人,传达出一种哲理的深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竹月泛凉影”通过竹影比喻宁静的环境。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明显的对仗,如“滴沥仙阁漏,肃穆禁池风”。
- 意象:诗中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形成丰富的意象。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深秋的自然景象和琴音的思绪,表达了对音乐与内心宁静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紫薇:象征美与坚韧。
- 秋意:代表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沉淀。
- 仙阁:寓意高雅与超脱。
- 竹月:象征清幽与宁静。
- 琴:代表艺术的交流与心灵的契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滴沥仙阁漏”描绘的是哪种自然现象?
- A. 细雨
- B. 大雪
- C. 烈日
- D. 风暴
-
“达人掌枢近”中的“达人”指的是?
- A. 音乐家
- B. 通达事理的人
- C. 隐士
- D. 诗人
-
诗中提到的“竹月”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热情
- B. 宁静
- C. 激昂
- D. 悲伤
答案:
- A. 细雨
- B. 通达事理的人
- B. 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张籍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by杜甫
诗词对比:
- 《秋夕》与《奉和舍人叔直省时思琴》:前者同样描写秋天的景色,但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思念,而后者则强调音乐与自然的和谐。
- 《夜泊牛渚怀古》: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与历史的回忆,呈现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张籍的作品在情感基调上形成呼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