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处士悼诗》
时间: 2024-09-19 21:01: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乐闲处士老西河,
花竹亭台野趣多。
不为功名移志节,
每因兴感费吟哦。
义风孝行知谁拟,
山色湖光奈尔何。
转首栖霞清梦远,
令人怀感动悲歌。
白话文翻译
这位悠闲的隐士住在西河,
花竹环绕的亭台让他倍感趣味。
他不因功名利禄而改变志向,
常常是因为兴致而吟诗作歌。
他那高尚的风范和孝行,谁能效仿呢?
山色湖光又能怎样呢?
转过身去,栖霞的梦已远去,
让人不禁感慨,吟唱起悲歌。
注释
- 乐闲:悠闲自在,乐于隐居。
- 处士:隐士,指不仕官场的人。
- 西河:地名,指作者所居之地。
- 花竹亭台:指花草竹林环绕的亭子,表现自然之美。
- 功名:指名声和地位。
- 志节:志向和节操。
- 兴感:因兴致而产生的情感。
- 义风孝行:指道义风范和孝顺行为。
- 山色湖光:自然的美景。
- 栖霞:栖息的地方,象征归隐的理想。
- 悲歌:感慨的歌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1287年-1359年),元代著名诗人、画家,字逸少,号澹庵,浙江诸暨人。他以其高洁的品格和不屈的志向而受到后人的推崇。王冕的诗歌常以自然和隐逸生活为主题,风格独特,富有个性。
创作背景
《莫处士悼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时,王冕以隐士的身份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抒发了对自然和人生态度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士的生活状态,反映出诗人对世俗功名的无所谓态度,表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王冕在诗中以“乐闲处士”、“不为功名”等词句,展示了隐士的宁静与安逸,营造出一种田园诗意的意境。
诗的开头通过“乐闲”与“西河”的结合,传递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花竹亭台野趣多”,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对自然的热爱。
接下来的两句则对比了世俗的功名与内心的志节,诗人通过“不为功名移志节”的坚定态度,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追求。随后的“义风孝行知谁拟”,则引发对当今风气的思考,显示出诗人对道德理想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两句“转首栖霞清梦远,令人怀感动悲歌”,以“栖霞”隐喻归隐的理想,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清梦已远的惆怅和对人生的思考。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既有自然的宁静,又充满了人生的哲思,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乐闲处士老西河:描绘一位老隐士,生活在西河,乐于悠闲的生活。
- 花竹亭台野趣多:环境优美,亭台楼阁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 不为功名移志节:隐士不追逐功名利禄,保持自己的志向和节操。
- 每因兴感费吟哦:常因内心的兴致而吟咏诗歌。
- 义风孝行知谁拟:高尚的道义和孝顺行为,谁能够效仿呢?
- 山色湖光奈尔何:美丽的自然景色又能如何呢?
- 转首栖霞清梦远:转过身去,归隐的理想已经远去。
- 令人怀感动悲歌:引发人们的怀念与感慨,发出悲伤的歌唱。
修辞手法
- 比喻:“栖霞”比喻隐士的理想生活,表现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对仗:如“义风孝行”与“山色湖光”,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排比:句子的结构相似,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赞美和对世俗功名的淡泊,反映了诗人对自然、道德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王冕通过诗歌展示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河:象征宁静的隐居之所,代表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 花竹亭台:象征自然的美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 义风孝行:象征高尚的道德和人伦的理想。
- 山色湖光:象征自然的壮丽与悠远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冕的《莫处士悼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功名的追求
B. 对隐士生活的赞美
C. 对城市生活的热爱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栖霞”象征什么? A. 归隐的理想
B. 现实的困境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A -
诗的风格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A. 轻快
B. 哀伤
C. 质朴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慨。
- 《饮酒》(陶渊明):描绘隐逸生活,追求自然与宁静的主题。
诗词对比
- 王冕与陶渊明:两位诗人都强调隐逸生活的美好,陶渊明的诗较为直接,而王冕则更多融入个人情感与哲思。
参考资料
- 王冕作品集
- 《元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通过对《莫处士悼诗》的分析与解读,可以更深刻理解王冕的思想与情感,以及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