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
时间: 2025-01-14 13:16: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陌上桑,无人采,入夏绿阴深似海。
行人来往得清凉,借问蚕姑无个在。
蚕姑不在在何处?闻说官司要官布。
大家小家都捉去,岂许蚕姑独能住?
日间绩麻夜织机,养蚕种田俱失时。
田夫奔走受鞭笞,饥苦无以供支持。
蚕姑且将官布办,桑老田荒空自叹。
明朝相对泪滂沱,米粮丝税将奈何?
白话文翻译
在陌生的桑树上,已经没有人去采摘,夏天的绿荫深得像海一样。
过路的人走来走去,感受到阵阵清凉,问起蚕姑,她人在哪里?
蚕姑不在,她又在哪里呢?听说官府要征收官布。
大家的小家都被抓走,难道蚕姑就能独自留存?
白天纺麻,晚上织布,养蚕种田的时间都被耽误了。
农夫奔波受尽鞭打,饥饿苦难无以维持生活。
蚕姑只得暂时处理官布,桑树老了,田地荒芜,空自叹息。
明天相对泪流满面,粮食和丝税将如何应对?
注释
- 陌上桑:指的是桑树生长的地方,通常是农田边缘。
- 蚕姑:指养蚕的妇女,通常负责养蚕和织布。
- 官布:指官府征收的布匹,象征着税收和压迫。
- 绩麻:指纺麻绳,夜间工作织布。
- 米粮丝税:指粮食和丝绸的税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1287年-1359年),元代诗人、画家。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常常表现对社会现实的关心和对农民生活的同情。
创作背景
《陌上桑》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桑树和蚕姑的生活,反映了当时农民的艰难处境和对官府压迫的不满。
诗歌鉴赏
《陌上桑》是一首深具社会关怀的诗作,王冕通过描绘桑树、蚕姑和农民的生活,展现了元代社会的动荡与不安。诗的开头以“陌上桑,无人采”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荒凉与孤独的氛围,暗示着社会的动荡使得本应繁荣的桑树产业变得冷清。随着诗句的推进,王冕通过行人的清凉感受与对蚕姑的询问,展现了人们对传统农业生活的怀念和对蚕姑命运的关心。
诗中提到“官司要官布”,揭示了官府对民众的压迫,表现出农民对生计的无奈和苦闷。王冕通过描写“田夫奔走受鞭笞”的悲惨景象,表现了农民在重税与劳作之间的艰难处境,使人感受到深刻的社会不公。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忧愁和无奈,最后以“明朝相对泪滂沱”作为结尾,更是将这种无助与悲痛推向高潮,令人感同身受。王冕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强烈的情感,成功地传达了对社会的不满与对农民命运的深切同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陌上桑,无人采:描绘了桑树生长的地方,暗示无人问津,反映社会动荡。
- 入夏绿阴深似海:夏天的绿荫浓郁,如同海洋般深邃,表现出曾经繁荣的景象。
- 行人来往得清凉:过路的人感受到凉意,暗示对农田的怀念。
- 借问蚕姑无个在:询问蚕姑,象征着对传统生活的寻找。
- 蚕姑不在在何处?:强调蚕姑的缺席,暗示生活的变迁。
- 闻说官司要官布:揭示官府对民众的压迫。
- 大家小家都捉去:民众的苦难普遍存在,无法独善其身。
- 日间绩麻夜织机:农民的辛劳与被剥削的现实。
- 田夫奔走受鞭笞:表现农民的悲惨遭遇。
- 明朝相对泪滂沱:结尾的情感高潮,表现无助与绝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绿阴深似海”,用海比喻浓密的绿荫。
- 拟人:桑树和田地被赋予情感,表现出人们对它们的关怀。
- 对仗:如“日间绩麻夜织机”,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动荡与农民苦难的关切,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压迫与不公。通过蚕姑与桑树的象征,展现了对传统农业生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 桑树:象征着传统农业与生计,代表农民的辛勤与希望。
- 蚕姑:象征着养蚕的女性,代表着家庭与生活的支柱。
- 官布:象征官府的压迫与对民生的剥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陌上桑》的作者是谁? A) 白居易
B) 王冕
C) 李白 -
诗中提到的“蚕姑”主要是指什么职业? A) 织布工
B) 养蚕的妇女
C) 农夫 -
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关切? A) 自然景观
B) 社会动荡与农民苦难
C) 个人情感
答案
- B) 王冕
- B) 养蚕的妇女
- B) 社会动荡与农民苦难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诗作,描绘了自然与人间的和谐美。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作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王冕的《陌上桑》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社会的关怀,但王冕更侧重于对社会现实的揭露,而李白则表现出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王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