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田不耐雨,霢霢只经旬。
秋事勤朝夕,生涯多苦辛。
公家有常赋,邻叟不嗟贫。
寄谢远游子,吾生甘隐沦。
白话文翻译:
这片山田经不起雨水的侵袭,细密的雨丝已经下了十天。秋天的农事工作要早晚都勤奋,生活中充满了辛苦和艰辛。公家有固定的赋税,邻里的老人却对此不以为然,不觉得自己贫困。我要向远方的游子致以感谢,我甘愿隐居于此,任由生活的艰辛。
注释:
- 山田:指山坡上的田地,通常生长的作物不如平地的丰盛。
- 霢霢:细雨的样子。
- 秋事:指秋季的农事工作。
- 公家:指国家或政府。
- 常赋:固定的赋税。
- 邻叟:邻居的老者。
- 隐沦:隐居于低落的境地,甘愿过简单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向文焕,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多反映农民的艰辛生活,关注社会底层的困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农作物收获的季节,诗人以个人的生活经历为基础,表达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感慨以及对生活困境的认识。
诗歌鉴赏:
《上林山庄雨中刈稻》描绘了一个农民在秋季收割稻谷时面临细雨的情景,展现了农民的辛勤与无奈。首联“山田不耐雨,霢霢只经旬”通过对山田的不适应雨水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自然环境对农事的影响。接下来的“秋事勤朝夕”则强调了秋天农忙的紧迫感,表达出农民在生活中不得不付出的辛劳与辛酸。
而“公家有常赋,邻叟不嗟贫”则通过对比,揭示出社会对农民的压迫与忽视。尽管公家有固定的赋税,但邻居的老者却对贫困无所畏惧,这种态度反映了一种无奈的接受和对命运的淡然。最后一句“寄谢远游子,吾生甘隐沦”则是诗人的自我解剖,表达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与谢意,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甘愿隐居、不求名利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传递了农民生活的真实与苦涩,体现了诗人对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田不耐雨”:山坡的田地经不起雨水的冲刷,暗示了农事的不易。
- “霢霢只经旬”:细雨已经下了十天,表现了天气的恶劣对农作的影响。
- “秋事勤朝夕”:秋季的农事工作需要早晚都要努力,体现了农民的辛勤。
- “生涯多苦辛”:生活中充满了艰辛与苦楚,反映了农民的生活状态。
- “公家有常赋”:国家对农民征收固定赋税,体现了社会的负担。
- “邻叟不嗟贫”:邻居的老人对于贫穷表现出一种淡然,反映了社会底层的无奈。
- “寄谢远游子”:向远方的游子表达谢意,透露出对亲情的思念。
- “吾生甘隐沦”:诗人自愿隐居于此,表达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邻叟与公家的对比,展现了农民的无奈与社会的冷漠。
- 意象:雨、山田、秋事等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生动的农村生活图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和艰苦生活的深刻同情,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社会不公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田:象征艰难的生存环境。
- 霢霢细雨:象征着困扰和烦恼。
- 秋事:象征着丰收与希望,但也代表着农民的辛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霢霢”指的是什么?
A. 大雨
B. 细雨
C. 雪 -
“邻叟不嗟贫”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态度?
A. 对贫穷的抱怨
B. 对贫穷的接受
C. 对富裕的向往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向文焕的作品与李白的《将进酒》,可以看到前者关注的是生存的艰辛,而后者则表现出对人生的豪迈与洒脱。两者在情感基调和主题思想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与社会背景。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农民生活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