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荆》

时间: 2025-01-01 13:53:07

庭中栽得红荆树,十月花开不待春。

直到孩提尽惊怪,一家同是北来人。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红荆

作者: 元稹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庭中栽得红荆树,
十月花开不待春。
直到孩提尽惊怪,
一家同是北来人。


白话文翻译:

在庭院中种下了红荆树,
十月里花开不等春天。
直到孩子们长大了才觉得惊奇,
这一家子都是从北方来的。


注释:

  • 红荆树: 一种常绿灌木,花色鲜艳,象征着美丽与生机。
  • 十月花开不待春: 指红荆树在十月开花,奇异于常规的春天开花现象,表现出生命的顽强和反常。
  • 孩提: 指小孩子,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对生长的思考。
  • 北来人: 指来自北方的人,暗示着作者及其家庭的迁徙背景。

典故解析:

诗中未涉及特定的典故,但“北来人”反映了唐代社会中人们迁徙的普遍现象,尤其是北方人南迁的历史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唐代著名诗人,和白居易齐名,擅长写诗歌,尤以情诗和讽刺诗见长。其作品常体现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元稹生活的盛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频繁。诗中通过红荆树的开花,表达了个人的生活经历与感悟,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观察。


诗歌鉴赏:

《红荆》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温暖而富有情感的家庭场景。开篇提到“红荆树”,这一植物不仅是自然的象征,也暗示了生命的顽强。诗句“十月花开不待春”更是通过反常的现象引发读者的思考,展现了自然的独特之美和生命的顽强。

在此,作者用“直到孩提尽惊怪”一句,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成长的过程。孩子们的惊奇不仅是对自然的反应,更是对家庭和生活环境的逐渐理解。同时,提及“一家同是北来人”,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归属感,强调了来自北方的共同经历和情感羁绊。

整首诗简约而深情,展现了元稹对家庭和生活的热爱,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诗中流露出的情感如同红荆树的花般鲜艳,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庭中栽得红荆树”: 描述了家庭环境,通过种植红荆树展现了生活的美好。
  2. “十月花开不待春”: 突出红荆树的独特之处,象征着生命的无限可能。
  3. “直到孩提尽惊怪”: 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孩子们的成长与对事物的认知变化。
  4. “一家同是北来人”: 暗示家庭的背景,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修辞手法:

  • 比喻: 红荆树象征着生命力,生动形象。
  • 对仗: “十月花开不待春”与“孩提尽惊怪”形成对比,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红荆树的独特开花现象,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对家庭的珍视,以及对故乡情感的依恋,展现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荆树: 代表生命的美丽与坚韧。
  • 十月: 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 孩提: 象征着纯真与成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红荆树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美丽与坚韧
    • B. 哀伤与死亡
    • C. 迷茫与失落
  2. 诗中提到的“北来人”指的是谁?

    • A. 南方人
    • B. 北方人
    • C. 外国人
  3.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伤感
    • B. 归属感
    • C. 厌世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元稹《红荆》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反映个人情感。元稹更注重家庭和生活的温馨,而白居易则体现了对离别的伤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元稹与白居易的诗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