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荥阳公离筵作
作者:元稹
南郡生徒辞绛帐,
东山妓乐拥油旌。
钧天排比箫韶待,
犹顾人间有别情。
白话文翻译
在南郡的年轻人辞别华丽的帐幕,
东山的歌妓们欢快地撑起油纸伞。
天上的乐声如同箫韶齐奏,
然而人间的离情别绪依然难以割舍。
注释
- 南郡:古代地名,今湖北省南部。
- 生徒:指年轻人,学生。
- 绛帐:红色的帐幕,形容华丽的环境。
- 东山:指东山地区,常用于诗中指代风景如画的地方。
- 妓乐:歌妓的音乐表演。
- 油旌:油纸伞,古时常用于遮雨或遮阳。
- 钧天:指天空,形容广阔。
- 箫韶:古代乐曲名,象征美妙的音乐。
- 别情:离别之情,指对朋友或亲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字良逢,号微之,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元白”。他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倡导“新乐府”运动,反映社会现实,追求诗歌的通俗与情感。他的作品多涉及人生哲理、离别感怀等主题。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元稹与荥阳公的离别宴席之际,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与对人间情感的眷恋。在宴会上,诗人观察到年轻人的离别,和歌妓们的欢愉,勾起了他对人间别情的思考,形成了诗歌的主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离别的悲伤和宴会的欢乐,展现了人情的复杂与深刻。诗的开头描绘了年轻人离别的场景,他们告别华美的帐幕,暗示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舍。而东山的歌妓则以欢快的姿态迎接宴会,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世俗欢乐与人间情感的感慨。
“钧天排比箫韶待”一句,描绘了高空中美妙乐曲的场景,给人以一种宁静而又庄严的感觉。这种景象似乎预示着宴会的高潮,但诗人却在此时流露出对人间的别情,显得更加深邃和感人。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衬,展现了人们在欢聚时刻内心的孤寂与离愁,传达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郡生徒辞绛帐:描绘年轻学生告别华丽的帐幕,暗示他们即将踏上新的旅程。
- 东山妓乐拥油旌:歌妓在欢快的气氛中撑起油纸伞,形成热闹的宴会场景。
- 钧天排比箫韶待:形容天上乐声齐奏,为宴会增添了欢乐的气氛。
- 犹顾人间有别情:尽管场面欢快,但诗人心中仍然挂念着人间的离别情感。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离别与欢乐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意象:运用“绛帐”、“油旌”等意象,营造出华美而又哀伤的氛围。
- 排比:使用“钧天排比箫韶待”形成排比,增强了音乐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际关系中的离别与思念,表现了诗人在离别宴会上对人间情感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绛帐:象征着繁华与美好,代表着即将失去的生活。
- 油旌:象征着欢乐与欢聚,反映出宴会的热闹。
- 箫韶:象征着高雅的音乐,暗示着生活的理想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作者是谁?
- A. 白居易
- B. 元稹
- C. 杜甫
-
“南郡生徒辞绛帐”中“生徒”指的是?
- A. 年轻人
- B. 老年人
- C. 学者
-
诗中提到的“钧天”指的是?
- A. 地面
- B. 天空
- C. 大海
答案
- B. 元稹
- A. 年轻人
- B. 天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作品,表达对故国的思念与哀伤。
- 《夜泊牛津》:李白的诗作,流露出对离别的感触与孤独。
诗词对比
-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同样是离别诗,但更侧重于对友人的祝福与期盼,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 《凉州词》(王之涣):通过描绘边塞的壮丽与离愁,展现出离别的悲凉与壮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诗集》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