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时间: 2025-01-19 18:05:29

稚子出看莎径没,渔翁来报竹桥流。

(《夏日喜雨》)

踪迹未辞鸳鹭客,梦魂先到鹧鸪村。

(《辞解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稚子出看莎径没,
渔翁来报竹桥流。
夏日喜雨踪迹未辞鸳鹭客,
梦魂先到鹧鸪村。

白话文翻译

一个小孩跑到路边看莎草已被雨水淹没,
渔翁来告诉我竹桥上的水流情况。
夏日的喜雨尚未停歇,鸳鸯和鹭鸟的客人还没有离去,
我在梦中已先到达了鹧鸪村。

注释

  • 稚子:年幼的孩子。
  • 莎径:长满莎草的小路。
  • 渔翁:捕鱼的老人,这里指渔夫。
  • 竹桥:用竹子搭建的桥。
  • 喜雨:夏天的及时雨。
  • 鸳鹭:鸳鸯和白鹭,水边常见的鸟类。
  • 梦魂:梦中的灵魂,这里指梦境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伍彬,唐代诗人,生平资料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其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生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夏日,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稚子、渔翁为引子,通过他们的视角展现了一个生动的夏季乡村景象。开头两句描绘了雨后小路的情景,稚子的天真与渔翁的务实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夏日的喜雨不仅滋润了大地,也让游客们暂时停留,展现了自然的魅力。最后两句将诗人内心的向往与梦境描绘出来,似乎在暗示着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故乡的思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悠远,既有对现实的观察,也有对梦幻的追求,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稚子出看莎径没:小孩走出家门,看到莎草小路被水淹没,表现了雨后自然的变化。
  2. 渔翁来报竹桥流:渔夫来报告竹桥上的水流情况,显示人与自然的互动。
  3. 夏日喜雨踪迹未辞鸳鹭客:夏天的及时雨还没有结束,鸳鸯和鹭鸟的客人仍然在此逗留,表达了夏雨带来的生机与繁荣。
  4. 梦魂先到鹧鸪村:诗人在梦中已提前到达鹧鸪村,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使意象更加生动。
  • 拟人:鸳鹭被称为客,赋予了它们人的情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对仗:诗句对比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莎草: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纯真。
  • 竹桥:代表人与自然的桥梁,连接着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 鸳鹭:象征爱情与自由,鸟类的出现增添了生活的灵动。
  • 鹧鸪村:代表了诗人心中的理想故乡,充满了温馨与怀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稚子”指的是:
    A. 年长者
    B. 年幼的孩子
    C. 渔夫
    D. 诗人本人
    答案:B

  2. “竹桥”在诗中象征着:
    A. 自然的美
    B. 人与自然的联系
    C. 生活的艰辛
    D. 遥远的梦
    答案:B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的是:
    A. 对繁华的追求
    B. 对尘世的厌倦
    C. 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D. 对历史的思考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描绘自然景象与情感的交融。

诗词对比

  • 比较伍彬的《句》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前者侧重于细腻的乡村生活描绘,后者则展现了壮丽的山河气势,两者都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