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未许蜂知》
时间: 2024-12-29 03:17:50意思解释
满庭芳·未许蜂知
作者: 葛立方 〔宋代〕
原文展示:
未许蜂知,难交雀啅,芳丛犹是寒丛。
东方解冻,春仗做春工。
何事仙葩未放,寒苞秘冰麝香浓。
应须是惊闻羯鼓,谁敢喷髯龙。
梅花,君自看,丁香已白,桃脸将红。
结岁寒三友,久迟筠松。
要看含章檐下,闲妆靓春睡朦胧。
知音是,冻云影底,铁面葛仙翁。
白话文翻译:
不让蜜蜂知道,难以交响鸟鸣,芳香的花丛仍旧是寒冷的景象。东方的冰雪融化,春天的事务已经开始。为何那仙花还未绽放,寒冷的花蕾仍秘藏着浓郁的冰麝香?一定是因为惊闻羯鼓声,谁敢于在此时喷出胡须龙的狂妄?梅花,你自己去看,丁香花已经白了,桃花的脸也开始发红。岁寒的三友(梅、竹、松)已经很久没见到筠松了。要想看那含章檐下的美景,闲适的打扮与春日的朦胧睡意交织。真正的知音是在那冻云的影子底下,面色冷峻如铁的葛仙翁。
注释:
- 未许:不允许。
- 啅:鸟鸣声。
- 芳丛:芳香的花丛。
- 仙葩:仙花,指美丽的花朵。
- 羯鼓:一种鼓,常用于乐曲中。
- 喷髯龙:形容一种狂妄的状态。
- 三友:指梅、竹、松,象征高洁的品德。
- 含章檐:指含有文采的檐下。
典故解析:
“仙葩”指的是古代文人对花卉的美好向往,常用以比喻高洁的品格;“三友”是古人常用的意象,象征清高与坚韧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宋代著名词人,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春天,反映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与花开之时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寒冷冬季的怀念与思考。
诗歌鉴赏:
《满庭芳·未许蜂知》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词作。诗人在词中描绘了春天的到来,但同时又流露出对冬天余寒的留恋。开头的“未许蜂知,难交雀啅”,既表达了春天的气息未完全到来,也传达了对春天争相而来的期待。接着“东方解冻,春仗做春工”,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暗示着万物复苏的景象。
在“何事仙葩未放,寒苞秘冰麝香浓”中,诗人对花朵的期待和迟迟未开的失落感交织。此句既为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也传达了内心的情感波动。之后的“应须是惊闻羯鼓,谁敢喷髯龙”,则是对春天的渴望与对生活中障碍的思考。
整首词以梅花、丁香、桃花等意象为载体,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同时也暗示着对人生、友谊与岁月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未许蜂知,难交雀啅”:表达了春天尚未完全到来,春的声音难以交融。
- “东方解冻,春仗做春工”:春天的来临,万物复苏,一切生机勃勃。
- “何事仙葩未放,寒苞秘冰麝香浓”:期待花朵绽放,却依然感受到寒冷的气息。
- “应须是惊闻羯鼓,谁敢喷髯龙”:暗示春天的到来伴随着惊喜与挑战。
- “梅花,君自看,丁香已白,桃脸将红”:描述花的变化,展现春天的色彩。
- “结岁寒三友,久迟筠松”:回忆与自然的友谊与时间的流逝。
- “要看含章檐下,闲妆靓春睡朦胧”:描绘春天的闲适与美好的生活。
- “知音是,冻云影底,铁面葛仙翁”:真挚的友谊在冰冷的云影之下显得格外珍贵。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仙葩”比喻美好的事物。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性,如“梅花,君自看”。
- 对仗:如“丁香已白,桃脸将红”,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蜂:象征春天的生机。
- 雀:象征自然界的活跃。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
- 丁香:象征温柔与美好。
- 桃花:象征爱情与春天的希望。
- 寒苞:象征未绽放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未许蜂知”中的“蜂”指的是什么?
- A. 蜜蜂
- B. 鳥
- C. 花
-
“东方解冻”表现了什么?
- A. 夏天到来
- B. 春天到来
- C. 冬天结束
-
“寒苞秘冰麝香浓”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失落与期待
- C. 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与本词相似,均表现了春天的韵味与对生活的感悟,但李清照更侧重于个人情感,而葛立方则更体现自然景象的变化。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