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秋宵不寐忆文儿》
时间: 2024-09-19 20:41: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秋宵不寐忆文儿
心似三秋衰柳,情同五夜惊乌。
柔肠已断泪难枯。愿教愁岁月,换取病工夫。
祗道相寻有梦,那堪梦也生疏。
西风凉沁一灯孤。魂牵还自解,分薄不如无。
白话文翻译:
我的心就像三秋的衰柳,情感如同五夜的惊乌。
柔肠已断,泪水难以枯竭。希望能用愁苦的岁月,换取病态的思念。
只是在梦中相寻,怎奈梦中却显得生疏。
西风凉意沁透,孤灯相伴。我魂牵梦绕,却发现分离的滋味不如无牵挂。
注释:
- 三秋:指秋天,常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或伤感的情绪。
- 衰柳:衰败的柳树,象征着凄凉和失落。
- 五夜惊乌:形容夜晚的惊恐,乌鸦是夜晚的象征。
- 柔肠已断:形容内心的痛苦和伤感。
- 愁岁月:指那些充满忧愁的时光。
- 病工夫:形容思念的状态,像生病一样。
- 西风:秋风,带有凉意,象征着萧瑟和孤独。
- 孤灯:指孤独的灯光,增加了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丁宁,近现代诗人,生于清末,活跃于民国时期。他的诗风多以婉约、细腻见长,常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时光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秋宵,诗人因思念故人而无法入眠,反映了他对离别和愁苦的深切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 秋宵不寐忆文儿》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强烈的情感,将思念与孤独的主题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开头的“心似三秋衰柳”运用了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无奈。接着“情同五夜惊乌”则揭示了夜晚的恐惧和不安,进一步渲染了情感的深度。
“柔肠已断泪难枯”一句,直白地道出了思念的痛苦,情感真挚而深沉。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于愁苦岁月的无奈,希望用这些痛苦的经历去换取一份情感的回忆,但又意识到这几乎是徒劳的。
“祗道相寻有梦,那堪梦也生疏”体现了梦中相聚的无奈与现实的隔阂,梦境的生疏感让人倍感失落。最后几句“西风凉沁一灯孤”将孤独的意境推向极致,魂牵梦绕的情感与孤灯相伴,增添了诗的悲凉气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通过对季节和夜晚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深切的思念氛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心似三秋衰柳:心情如同秋天衰败的柳树,凋零、悲伤。
- 情同五夜惊乌:情感如同五个不安的夜晚的乌鸦,代表着惊恐和不安。
- 柔肠已断泪难枯:内心的痛苦已经无法承受,泪水无法枯竭。
- 愿教愁岁月,换取病工夫:希望能用愁苦的时光,换取对心上人的思念。
- 祗道相寻有梦,那堪梦也生疏:只是在梦中追寻,却发现梦境变得陌生。
- 西风凉沁一灯孤:秋风带来凉意,孤灯下显得更加孤独。
- 魂牵还自解,分薄不如无:内心牵挂却又自我解脱,分离的感觉不如没有牵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比作秋柳,直接传达出失落感。
- 拟人:情感被赋予生命,与乌鸦的惊恐相联系。
- 对仗:如“愿教愁岁月,换取病工夫”,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思念与孤独的主题展开,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对故人的深切怀念。情感的深度与对比的强烈,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感染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象征凋零、失落与思念。
- 柳:代表柔情和哀愁。
- 乌:夜晚的象征,暗示孤独与恐惧。
- 灯:孤独与希望交织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中提到的“衰柳”象征什么情感? A. 欢愉 B. 失落 C. 希望 D. 兴奋
答案:B -
诗人希望用愁苦的岁月去换取什么? A. 财富 B. 健康 C. 思念 D. 友谊
答案:C -
“西风凉沁一灯孤”中,“孤”字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忧伤 C. 满足 D. 平静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思念之情。
- 李白的《静夜思》:描绘了孤独与思乡的情感。
诗词对比:
- 丁宁的《临江仙》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均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故人的思念,但丁宁的诗更侧重于孤独感的渲染,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出对故人深切的怀念与哀伤。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解析与鉴赏》
- 《近现代诗人研究》
这份内容涵盖了从原文展示到背景分析、诗歌鉴赏、意象分析、互动学习等多个方面,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和欣赏这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