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引》

时间: 2024-09-19 20:41:50

倦客。

异邑。

临旷野,立斜阳。

严冬景物凄凉。

过断坟翁仲,下荒垄牛羊。

支筇眺远,渐晚起寻,归路入苍茫。

因想征人何处宿,空抛绣户兰房。

对故山云暗,念辽海波长。

睽离已向岁尽,更堪此际情伤。

意思解释

临江仙引

作者: 汪东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倦客。异邑。临旷野,立斜阳。
严冬景物凄凉。过断坟翁仲,下荒垄牛羊。
支筇眺远,渐晚起寻,归路入苍茫。
因想征人何处宿,空抛绣户兰房。
对故山云暗,念辽海波长。
睽离已向岁尽,更堪此际情伤。

白话文翻译

疲惫的旅人,身在异乡,站在开阔的野外,斜阳映照。
寒冬的景象显得凄凉,走过断裂的坟墓和古老的翁仲,路边的荒垄上有牛羊。
拄着拐杖远眺,渐渐到了黄昏,归途似乎融入了苍茫之中。
不禁思念征途上的他,想知道他何处安宿,心中空自感叹,绣户兰房无人问津。
望着故乡的山,云层愈显黯淡,思念辽阔的海波,心中愁绪更深。
分别已至岁末,更加令人心伤。

注释

  • 倦客: 疲惫的旅人。
  • 异邑: 别的城市。
  • 斜阳: 夕阳,指黄昏时分。
  • 翁仲: 古墓碑上的人形石雕。
  • 支筇: 拄着的竹杖。
  • 绣户兰房: 精美的房屋,象征着温暖的家。
  • 辽海: 辽阔的海洋,象征着无尽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字子昂,号山石,清代诗人,生于康熙年间,擅长诗词,作品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旅途中,表达了诗人身在异地时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背景或许与当时的社会动荡和个人经历有关。

诗歌鉴赏

《临江仙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开篇“倦客”即点明了诗人疲惫的心境,接着通过“临旷野,立斜阳”描绘出一种孤寂的自然景象,映衬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极具画面感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寒风萧瑟和夕阳下的漫漫长路。

诗的中间部分,诗人通过“过断坟翁仲,下荒垄牛羊”将视线拉回现实,显现出荒凉的景象,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沉重。此时,诗人不仅在观察周围的景物,更在思索自己内心的情感,尤其是对征途上人的思念。最终,诗人以“对故山云暗,念辽海波长”来总结思乡的情感,愈加显出对故乡的向往与不舍。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人情冷暖的深刻反思,反映了清代诗人对外部环境与内心情感的强烈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倦客。异邑。”:开头直入主题,表明身份与处境。
    • “临旷野,立斜阳。”:描绘了孤独的自然环境。
    • “严冬景物凄凉。”:通过季节变化映衬心情。
    • “过断坟翁仲,下荒垄牛羊。”:现实的荒凉与孤寂加深情感。
    • “支筇眺远,渐晚起寻,归路入苍茫。”:归途的迷茫与心灵的无助。
    • “因想征人何处宿。”:思念之情,牵引着心绪。
    • “空抛绣户兰房。”:对家的失落与惆怅。
    • “对故山云暗,念辽海波长。”:故乡的渴望与思念的加深。
    • “睽离已向岁尽,更堪此际情伤。”:时间的流逝让思念愈发明显。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绣户兰房”来比喻温暖的家。
    • 拟人:将景物与人的情感结合,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着孤独、思乡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归属感的渴望与对离别的伤感。

意象分析

  • 斜阳: 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晚年的孤独。
  • 牛羊: 乡村的景象,代表着温暖的家园。
  • 云暗: 故乡的阴霾,象征着愁苦与思念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倦客”指的是: A. 旅行者
    B. 疲惫的旅人
    C. 年轻人

  2. 诗中提到的“绣户兰房”象征: A. 繁华
    B. 温暖的家
    C. 远方的旅程

  3. "对故山云暗"中“云暗”的意思是: A. 天气不好
    B. 乡愁重重
    C. 山景美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通过月光引发思乡情绪,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
  • 《临江仙引》: 更加强调旅途的孤独与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更加深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
  • 《诗词的美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