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四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4 12:50:09

有限春宵无限梦,梦回依旧难留。

泪珠长傍枕函流。

书来三月尾,灯尽五更头。

见说而今容易病,日高还掩妆楼。

桃花脸薄不禁羞。

瘦应如我瘦,愁莫向人愁。

意思解释

临江仙四首 其一

作者: 项鸿祚 〔清代〕

原文展示:

有限春宵无限梦,梦回依旧难留。
泪珠长傍枕函流。
书来三月尾,灯尽五更头。
见说而今容易病,日高还掩妆楼。
桃花脸薄不禁羞。
瘦应如我瘦,愁莫向人愁。


白话文翻译:

春夜虽然有限,但梦境却是无边无际,梦中回到过去依然无法停留。眼泪常常流淌在枕边。信在三月的末尾寄来,灯光在五更时分逐渐熄灭。听说如今容易生病,白天时光已高,妆楼却依旧紧闭。桃花般的脸庞虽薄,却难以掩饰羞怯。她的瘦弱应该和我一样瘦,不要向别人展示愁苦。


注释

  • 有限:有限的,指春夜的时间短暂。
  • 无限梦:梦境是无限的,暗示思绪和情感的绵延。
  • 梦回:梦中回到过去的时光。
  • 泪珠:眼泪,表达悲伤之情。
  • 书来三月尾:信件在三月底寄到,暗示着等待和思念。
  • 灯尽五更头:五更是夜晚的后半夜,灯光熄灭,象征着孤独与沉寂。
  • 妆楼:梳妆的楼阁,暗示女子的羞怯。
  • 桃花脸薄:比喻女子的脸色,薄如桃花,形容娇嫩。

典故解析

“桃花”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和娇羞,体现了古典诗词中对女性的赞美与柔弱的描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项鸿祚,清代诗人,擅长词作,风格典雅,常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表现细腻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写作于清代,正值个人情感与社会变迁的交织之际,诗人通过春夜的描写,抒发内心对往昔的怀念及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透过春夜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往昔的追忆。开篇即以“有限春宵”与“无限梦”的对比,表达了春夜的短暂与梦境的广袤,体现了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常。随着情感的深入,诗人借泪水流淌的意象,展现了内心的悲伤与孤独。尤其是“书来三月尾,灯尽五更头”一句,通过时间的推移,进一步渲染了等待的漫长与孤寂。

在情感的转折中,诗人提到“见说而今容易病”,暗示着生活的艰辛与脆弱,随着日光的升起,妆楼仍然紧闭,象征着内心的封闭与不愿面对的现实。而“桃花脸薄不禁羞”则通过生动的比喻,传达了女性的细腻与羞怯,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共鸣。最后两句“瘦应如我瘦,愁莫向人愁”更是将个人的愁苦与他人的情感相联系,表现了人们在苦闷中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完美地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及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有限春宵无限梦:春夜时间有限,但梦境却是无尽的,象征着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2. 梦回依旧难留:梦中回到过去,现实却无法停留在那个美好的瞬间。
  3. 泪珠长傍枕函流:眼泪一直陪伴着自己,流淌在枕边,展现了内心的伤痛。
  4. 书来三月尾:信件在三月底到来,暗示着思念的频繁。
  5. 灯尽五更头:夜深灯光熄灭,表现了孤独与宁静的氛围。
  6. 见说而今容易病:听说如今的生活容易生病,暗示生活的压力。
  7. 日高还掩妆楼:白天已高,妆楼依然紧闭,象征着内心的封闭。
  8. 桃花脸薄不禁羞:用桃花比喻女子的娇羞,增添了柔美的意象。
  9. 瘦应如我瘦:感叹两者的瘦弱相似,暗示心情的共鸣。
  10. 愁莫向人愁:劝诫自己不要向他人展示愁苦,表现出内心的坚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脸比作桃花,形象生动。
  • 对仗:如“泪珠长傍枕函流”与“书来三月尾”,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梦境与时光赋予人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无奈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人内心的孤独与柔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宵:象征短暂而美好的时光。
  • :象征着希望与追忆。
  • 泪珠:象征着悲伤与无奈。
  • 桃花:象征着女性的美丽与羞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有限春宵”指的是(A. 春天的夜晚短暂 B. 梦境的时间短暂)
  2. 诗中提到的“灯尽五更头”表达了什么情感?(A. 快乐 B. 孤独)
  3. “桃花脸薄不禁羞”中,桃花象征了什么?(A. 美丽 B. 贫穷)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在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同样表现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但更多的是对爱情的追忆与渴望,而项鸿祚的诗则侧重于对人生苦短的感慨与内心的孤独。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