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径有人迹,到来唯数家。
依稀听机杼,寂历看桑麻。
雨湿渡头草,风吹坟上花。
却驱羸马去,数点归林鸦。
白话文翻译:
这条小路上偶尔有人走过,来到这里只有几户人家。隐约可以听到织布机的声音,静静地看到桑树和麻田。雨水浸湿了渡口的草,风吹拂着坟墓上的花。于是我驱赶着疲惫的马,看到几只归林的乌鸦。
注释:
- 一径:一条小路。
- 人迹:人走过的痕迹。
- 机杼:织布的机具,表示有织女在工作。
- 寂历:形容安静而清晰的样子。
- 桑麻:桑树和麻,代表农田。
- 雨湿:雨水使草变得湿润。
- 渡头:渡口。
- 羸马:疲惫的马。
- 归林鸦:归入树林的乌鸦,象征归去。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而是通过自然景物与人事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观察与感受,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乡村风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长孙佐辅,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以清新自然、富有乡土气息著称。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乡村生活,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当时农村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诗人在行走中,感受到了乡村的生活气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山行经村径》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场景,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诗的开头描绘了一条小路上稀少的人迹,瞬间引发读者的好奇心,想要探索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接着,听到织布机的声音和看到桑麻,创造了一种静谧而富有生活气息的氛围,仿佛让人看到了乡村的日常景象。
雨湿的草和风吹的花则进一步增强了自然的生动感,传达出一种细腻的情感。最后一句“却驱羸马去,数点归林鸦”不仅体现诗人离开的情景,也给人留下了对乡村生活的无限惆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径有人迹:开篇描绘出一条小路,有人走过,暗示乡村生活的存在。
- 到来唯数家:这里的人家稀少,显示出乡村的宁静。
- 依稀听机杼:隐约听到织布的声音,表现出乡村的日常活动。
- 寂历看桑麻:静静地看着桑树和麻田,给人一种恬淡的感觉。
- 雨湿渡头草:描写自然环境,雨水滋润了草地。
- 风吹坟上花:风中坟墓上的花摇曳,增添了诗的意象。
- 却驱羸马去:诗人准备离开,驱赶疲惫的马。
- 数点归林鸦:乌鸦归巢,象征着归属与宁静。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雨湿渡头草,风吹坟上花”,形成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细节描写: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浓厚的乡土气息,提高了诗意。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与珍视,同时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路:象征人迹罕至、宁静的环境。
- 机杼:代表乡村的传统手工艺。
- 桑麻:寓意农村的耕作与生活。
- 雨草、风花:自然的变化,表现出生命的脆弱与美丽。
- 羸马、归鸦:象征离去与归属,体现了诗人的情感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机杼”指的是什么? A. 织布机
B. 农具
C. 渡船 -
“雨湿渡头草”一句中,雨的作用是什么? A. 增加湿度
B. 使草变得湿润
C. 造成洪水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惆怅
C. 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描写山水的宁静,与长孙佐辅的作品有相似的自然意象,但王维更多地表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长孙佐辅则更侧重于乡村生活的细节描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