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边信(一作代答边信同心结)》
时间: 2025-01-01 11:21: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征人去年戍辽水,
夜得边书字盈纸。
挥刀就烛裁红绮,
结作同心答千里。
君寄边书书莫绝,
妾答同心心自结。
同心再解心不离,
书字频看字愁灭。
结成一夜和泪封,
贮书只在怀袖中。
莫如书字故难久,
愿学同心长可同。
白话文翻译
征人去年驻守在辽水,
夜里收到边疆的书信,信纸上字迹满满。
我挥刀在烛光下裁剪红绮,
将其结成同心结,回信千里之外。
你寄来的边书请勿中断,
我回应的同心结心中自会相连。
同心虽可解开,心却永不分离,
我时常翻看书信,愁绪却难以消灭。
一夜之间泪水封印,
信纸只藏在怀袖之中。
书信虽难以久存,
但愿学习同心,长久相伴。
注释
- 征人:指在边境戍守的士兵。
- 辽水:指位于北方的辽河,古代边境重要地带。
- 红绮:一种红色的绸缎,象征爱情。
- 同心结:一种结,象征着心心相印的爱情。
- 妾:古代对女性的自称,表示谦逊。
典故解析
“同心结”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表达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边书则是士兵与家人之间的信件,反映了战乱年代人们对亲情和爱情的渴望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长孙佐辅,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爱情、友谊和家国情怀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唐代盛世,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但边疆仍有战事。诗人以边信为引子,抒发了士兵家属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爱情的坚定信念。
诗歌鉴赏
《答边信》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中描绘了一位女性在收到远方征人的信后,内心的思念与感伤。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战乱背景下人们对于亲情和爱情的珍视。开篇即以“征人去年戍辽水”引入,设定了时空背景,使读者感受到一种遥远而又亲近的情感。接下来,诗人通过“挥刀就烛裁红绮”的细节,展现了女性在静谧夜晚对征人情感的寄托与回应,这种细腻的情感通过同心结的象征,传达出一种忠贞不渝的爱情观。
诗中反复提到的“书信”不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情感的寄托。信件在诗中成为一种连接的纽带,同时也反映了信件难以久存的无奈。这种对书信的珍视与无奈,恰恰体现了作者对爱情的深切理解和希望。最后一句“愿学同心长可同”,表达了对永恒爱情的期盼,令人感受到一丝温暖与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征人去年戍辽水:开篇设定背景,描述远方的征人,表达思念。
- 夜得边书字盈纸:收到信,字多情深,情感浓烈。
- 挥刀就烛裁红绮:以烛光下裁绸缎的细节,体现思念之深。
- 结作同心答千里:用同心结回应远方,象征心灵相通。
- 君寄边书书莫绝:请求远方的信件不要中断,表达对感情的珍视。
- 妾答同心心自结:回应的同心结,自然相连,深情厚意。
- 同心再解心不离:即便同心结解,心也不分离,情感坚定。
- 书字频看字愁灭:频繁翻看信件,愁绪难以消散。
- 结成一夜和泪封:泪水与喜悦相融,情感深厚。
- 贮书只在怀袖中:信件深藏,表达珍视与思念。
- 莫如书字故难久:书信难以长久保存,反映生活无常。
- 愿学同心长可同:希望学习同心,追求长久的爱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同心结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
- 拟人:书信被赋予感情,体现对情感的寄托。
- 对仗:全诗多处有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边信的描写,表达了在战乱背景下人们对爱情的珍视与思念。诗人用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爱情的坚贞和心灵的相通,传达出一种对永恒爱情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征人:象征着远方与思念。
- 辽水:代表战争与离别的环境。
- 红绮:象征爱情的热烈与美好。
- 同心结:象征着心灵的相通与忠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同心结”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爱情
- C. 离别
- D. 战争
-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思念之情?
- A. 写信
- B. 裁绸缎
- C. 听音乐
- D. 看星星
-
诗中提到的“书字”有什么含义?
- A. 书籍
- B. 情感的寄托
- C. 战争的消息
- D. 离别的痛苦
答案:
- B;2. B;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津》:同样表达思乡之情,但背景是旅途中的孤独与思念。
- 《月夜忆舍弟》:通过对兄弟的思念,展现家庭情感的深厚。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