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登山》

时间: 2025-01-04 08:03:22

逐胜不怯寒,秋山闲独登。

依稀小径通,深处逢来僧。

侧石拥寒溜,欹松悬古藤。

明书问知友,兴咏将谁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逐胜不怯寒,秋山闲独登。
依稀小径通,深处逢来僧。
侧石拥寒溜,欹松悬古藤。
明书问知友,兴咏将谁能。

白话文翻译

追求胜景不怕寒冷,独自闲游在秋山之中。
隐约的小路通向远方,深处邂逅一位僧人。
旁边石头环绕着清流,倾斜的松树悬挂着古藤。
明天我想请教朋友,兴致勃勃的诗句将由谁来吟咏呢?

注释

  • 逐胜:追求美好的景色。
  • 怯寒:害怕寒冷。
  • 闲独:闲适而独自。
  • 依稀:隐约、模糊。
  • 小径:小路。
  • 深处:深山之中。
  • 来僧:路过的僧人。
  • 侧石:旁边的石头。
  • 拥寒溜:环绕着清冷的溪流。
  • 欹松:倾斜的松树。
  • 古藤:古老的藤蔓。
  • 明书:明天的书信。
  • 知友:知己朋友。
  • 兴咏:兴致勃勃地吟咏。

典故解析

诗中未涉及具体的典故,但描绘了秋日登山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友谊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长孙佐辅,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秋日,诗人登山游览,感受到秋天的凉意与山间的宁静,心中萌生了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日登山”为题,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的山中游玩的情景。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独自登山的闲适与惬意。在“逐胜不怯寒”中,诗人表达了对美景的追求,尽管天气寒冷,依然不畏惧。接着,诗人描绘了隐约的小路和与僧人的偶遇,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和谐。

“侧石拥寒溜,欹松悬古藤”两句,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山间的自然景色,清流环绕、古藤垂挂,构成了一幅恬静的山水画面。最后一句“明书问知友,兴咏将谁能”,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期待与知己分享诗歌的乐趣。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友谊的渴望,体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诗人登山的决心与勇气。
    • 第二联通过与僧人的相遇,增添了人与自然的互动。
    • 第三联展现了秋山的自然景观,细致入微。
    • 第四联则引入了对友人的思考,增添了人文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侧石拥寒溜”中,生动地描绘了山石与溪水的亲密关系。
    • 对仗:如“依稀小径通,深处逢来僧”,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意象分析

  • 秋山:象征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 小径:代表人生的道路与选择。
  • 僧人:象征智慧与内心的平和。
  • 寒溜:代表自然的清新与纯净。
  • 古藤:象征岁月的积淀与历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登山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 A. 怯懦
    • B. 从容
    • C. 忧愁
    • D. 疲惫
  2. 诗中提到的“来僧”象征着什么?

    • A. 寂寞
    • B. 友谊
    • C. 智慧
    • D. 自然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庐山谣》:强调诗人对自然的豪情与壮丽景色的向往,风格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山水诗歌的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