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次三绝》

时间: 2025-01-08 01:46:10

沙阔戍楼迥,风高边日清。

迟迟驱疋马,何处问归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途次三绝 寇准 〔宋代〕 沙阔戍楼迥,风高边日清。迟迟驱疋马,何处问归程。

白话文翻译:

广阔的沙漠中,戍楼显得遥远,高风中边疆的日光明亮清澈。我缓缓地驱赶着一匹马,不知该向何处询问归家的路程。

注释:

  • 沙阔:指沙漠广阔。
  • 戍楼:边防的瞭望楼。
  • 迥:遥远。
  • 风高:风势强劲。
  • 边日清:边疆的日光明亮清澈。
  • 迟迟:缓慢的样子。
  • 疋马:一匹马。
  • 归程:回家的路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寇准(961-1023),字平仲,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宰相。他在政治上主张改革,文学上以诗文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多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边疆行旅中的孤独和迷茫,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和作者的孤独心情。首句“沙阔戍楼迥”通过“沙阔”和“戍楼迥”两个意象,展现了边疆的广阔和戍楼的遥远,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次句“风高边日清”则通过“风高”和“边日清”进一步强化了边疆的荒凉和日光的清澈。后两句“迟迟驱疋马,何处问归程”表达了作者在边疆行旅中的迷茫和无助,以及对归家的渴望。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语言简练,是寇准边塞诗的代表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沙阔戍楼迥”:通过“沙阔”和“戍楼迥”两个意象,描绘了边疆的广阔和戍楼的遥远,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次句“风高边日清”:通过“风高”和“边日清”进一步强化了边疆的荒凉和日光的清澈,增强了诗的意境。
  • 后两句“迟迟驱疋马,何处问归程”:表达了作者在边疆行旅中的迷茫和无助,以及对归家的渴望,情感深沉。

修辞手法:

  • 意象:通过“沙阔”、“戍楼迥”、“风高”、“边日清”等意象,营造出边疆的荒凉和孤寂的氛围。
  • 对仗:诗中“沙阔”与“戍楼迥”,“风高”与“边日清”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的荒凉景象和作者的孤独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归家的渴望和对边塞生活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沙阔:象征边疆的广阔和荒凉。
  • 戍楼迥:象征边防的遥远和孤寂。
  • 风高:象征边疆的荒凉和风势的强劲。
  • 边日清:象征边疆日光的清澈和明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沙阔戍楼迥”中的“迥”字是什么意思? A. 遥远 B. 高耸 C. 清晰
  2. 诗中“风高边日清”中的“边日清”描绘了什么景象? A. 边疆的日光明亮清澈 B. 边疆的日光昏暗 C. 边疆的日光模糊
  3. 诗中“迟迟驱疋马”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急切 B. 迷茫 C. 兴奋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出塞》:描绘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与寇准的这首诗有相似的主题。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描绘了边疆的壮丽景色。

诗词对比:

  • 王昌龄《出塞》与寇准《途次三绝》:都描绘了边塞风光,但王昌龄的诗更多表现了边塞的壮丽和军旅的豪情,而寇准的诗则更多表现了边塞的孤寂和作者的迷茫。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寇准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边塞诗选》:收录了多位诗人的边塞诗作,可以进行比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