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月沧浪自逐臣,烟波甫里亦遗民。未闻官号大学士,辞逊雍容得退身。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风月与沧浪之间,我自是那被放逐的臣子;在烟波与甫里之地,我也算是那遗留的子民。未曾听闻有官号为大学士的,我以谦逊从容的态度得以退隐。
注释: 字词注释:
- 风月:指自然景色,也常用来比喻诗酒生活。
- 沧浪:指江水,这里可能指诗人被放逐的地方。
- 逐臣:被放逐的臣子。
- 烟波:指水面上雾气缭绕的景象,常用来形容江湖间的隐逸生活。
- 甫里: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某个隐逸之地。
- 遗民:指在战乱或政治变动中幸存下来的人。
- 官号:官职的称号。
- 大学士:古代高级文官的称号。
- 辞逊:谦逊地推辞。
- 雍容:从容不迫,举止文雅。
- 退身:退隐,不再参与政治活动。
典故解析:
- 逐臣:历史上许多文人因政治斗争或直言进谏而被放逐,这里诗人自比为被放逐的臣子,表达了对政治失意的感慨。
- 大学士:古代官职,通常指翰林院大学士,是皇帝的顾问和秘书,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未曾担任过如此高官,却能从容退隐的自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是他在建康(今南京)得到资政宫祠的任命后,写给范参政的六首诗之一,表达了自己对退隐生活的满足和自豪。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赵蕃得到资政宫祠的任命后写的,他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官职,但并未因此而得意忘形,反而表达了对退隐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自然景色与政治生涯,表达了诗人对退隐生活的向往和满足。首句“风月沧浪自逐臣”,以风月和沧浪为背景,自比为被放逐的臣子,暗示了对政治失意的感慨。次句“烟波甫里亦遗民”,则进一步以烟波和甫里为隐逸之地,自比为遗民,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后两句“未闻官号大学士,辞逊雍容得退身”,则直接表达了自己未曾担任过高官,却能从容退隐的自豪。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风月”和“沧浪”两个意象,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自比为被放逐的臣子,表达了对政治失意的感慨。
- 次句以“烟波”和“甫里”为隐逸之地,自比为遗民,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后两句直接表达了自己未曾担任过高官,却能从容退隐的自豪,体现了诗人对退隐生活的满足和自豪。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风月”和“沧浪”比喻诗人的生活状态,通过“烟波”和“甫里”比喻隐逸之地。
- 对仗:首句和次句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退隐生活的向往和满足。诗人通过对比自然景色与政治生涯,表达了自己对退隐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月:指自然景色,比喻诗酒生活。
- 沧浪:指江水,比喻被放逐的地方。
- 烟波:指水面上雾气缭绕的景象,比喻隐逸生活。
- 甫里:地名,比喻隐逸之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逐臣”指的是什么? A. 被放逐的臣子 B. 追求自由的臣子 C. 忠诚的臣子 D. 隐居的臣子
-
诗中的“大学士”是什么意思? A. 古代高级文官的称号 B. 古代学者的称号 C. 古代官员的称号 D. 古代文人的称号
-
诗中的“辞逊雍容得退身”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政治的失望 B. 诗人对退隐生活的向往 C. 诗人对官职的渴望 D. 诗人对自由的追求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诗词对比:
- 赵蕃的《范参政自建康得资政宫祠六诗寄呈》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满足,但赵蕃的诗更多了一层对政治失意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风和创作背景。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诗作,可以与赵蕃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