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建溪十咏 其六 勤公亭
危亭压波面,屹若抃灵鳌。 浮蚁酡颜数,飞鸿送目劳。 吏围披簿领,僧伴话风骚。 何日登悬榻,州民刺有毛。
白话文翻译
高耸的亭子压在波面上,稳固如巨鳌欢舞。 酒杯中的酒泛着红晕,飞鸿远望显得辛劳。 官员们围绕着公文忙碌,僧侣们谈论着诗文。 何时才能登上那高悬的床榻,州民们议论纷纷。
注释
- 危亭:高耸的亭子。
- 抃灵鳌:比喻亭子稳固如巨鳌欢舞。
- 浮蚁:指酒面上的泡沫,代指酒。
- 酡颜: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 飞鸿:指远望的飞鸟。
- 簿领:公文案卷。
- 风骚:指诗文。
- 悬榻:高悬的床榻,比喻高官显位。
- 刺有毛:指州民议论纷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字大年,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尤以五言诗见长。此诗选自《建溪十咏》,是他在地方任职期间所作,反映了当时的地方风物和官场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亿在建溪任职期间所作,通过描绘亭子的稳固和官员、僧侣的生活,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感慨和对高位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亭子为切入点,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精炼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高位的向往。首句“危亭压波面,屹若抃灵鳌”以亭子的稳固比喻官场的稳定,而“浮蚁酡颜数,飞鸿送目劳”则通过酒和飞鸿的意象,暗示了官场中的应酬和远望的辛劳。后两句“吏围披簿领,僧伴话风骚”则直接描绘了官员和僧侣的生活,最后一句“何日登悬榻,州民刺有毛”则表达了对高位的向往和对州民议论的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危亭压波面,屹若抃灵鳌:以亭子的稳固比喻官场的稳定,形象生动。
- 浮蚁酡颜数,飞鸿送目劳:通过酒和飞鸿的意象,暗示了官场中的应酬和远望的辛劳。
- 吏围披簿领,僧伴话风骚:直接描绘了官员和僧侣的生活,展现了官场的繁忙和僧侣的闲适。
- 何日登悬榻,州民刺有毛:表达了对高位的向往和对州民议论的关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危亭压波面,屹若抃灵鳌”中的“抃灵鳌”比喻亭子的稳固。
- 拟人:如“飞鸿送目劳”中的“送目劳”赋予飞鸿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亭子、酒、飞鸿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高位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州民议论的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危亭:高耸的亭子,象征稳固和权威。
- 浮蚁:酒面上的泡沫,象征官场中的应酬。
- 飞鸿:远望的飞鸟,象征远望和辛劳。
- 簿领:公文案卷,象征官场的繁忙。
- 风骚:诗文,象征僧侣的闲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危亭”比喻什么? A. 官场的稳定 B. 官场的繁忙 C. 僧侣的闲适 D. 州民的议论
-
“浮蚁酡颜数”中的“浮蚁”指什么? A. 酒 B. 飞鸟 C. 公文 D. 诗文
-
“何日登悬榻”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高位的向往 B. 对官场的厌倦 C. 对僧侣的羡慕 D. 对州民的关心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杨亿的其他作品,如《建溪十咏》中的其他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他的地方风物诗。
- 其他宋代诗人的官场诗,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诗词对比:
- 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对比,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高位的向往,但杨亿的诗更多地描绘了官场生活,而王安石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杨亿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