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亭幽居图》

时间: 2024-09-19 21:01:04

虚亭林木里,傍水着栏杆。

试展团蒲坐,叶声生早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亭幽居图
唐寅 〔明代〕

虚亭林木里,傍水着栏杆。
试展团蒲坐,叶声生早寒。

白话文翻译:

在那虚幻的亭子和林木之间,
靠近水边,栏杆旁边坐着。
试着舒展蒲团坐下,
听着树叶的声响,早秋的寒意渐生。

注释:

  • 虚亭:指空灵的亭子,给人一种飘渺的感觉。
  • 团蒲:指用蒲草编成的圆形坐垫,古人常用来坐卧。
  • 叶声:指树叶在风中或其他环境下发出的声音。
  • 早寒:指初秋时节的寒意。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水亭”与传统文人所向往的隐居生活紧密相关,体现了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寅(1470年-1523年),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和诗人。他的作品多表现出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水亭幽居图》创作于唐寅隐居期间,反映了他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对宁静环境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水亭幽居图》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幽静的水边亭子,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向往。诗中“虚亭林木里”的描写,给人一种宁静、空灵的感觉,似乎让读者置身于一个理想的隐居之所。接着提到“傍水着栏杆”,则进一步强调了水的存在,使得整个环境更加生动。通过“试展团蒲坐”,作者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仿佛是他在享受这一片刻的宁静与自在。最后一句“叶声生早寒”,则引出了一丝寒意,暗示着季节的变迁,也隐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韵味,水、亭、林、叶等元素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自然画卷。诗中的情感细腻而含蓄,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可以看出,唐寅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展现了一个理想的隐居生活,反映了他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虚亭林木里:描绘了一个空灵的亭子被林木环绕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2. 傍水着栏杆:强调亭子旁边有水,栏杆的存在增添了生活气息。
  3. 试展团蒲坐: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状态,体现出诗人享受生活的态度。
  4. 叶声生早寒:通过听到树叶的声音,感受到初秋的寒意,暗示着季节的变化和生命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意象:水、亭、林、叶等意象构成了全诗的核心,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与思想。
  • 对仗:全诗用词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追求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表达了唐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出文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命与灵动,寓意着诗人的内心世界。
  • :代表着隐居生活的理想空间,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林木: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静谧,增强了诗的意境。
  • 叶声:传达出季节变迁的感受,暗示时光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团蒲”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种坐垫
    • C. 一种乐器
  2. “叶声生早寒”反映了什么?

    • A. 春天的温暖
    • B. 秋天的寒意
    • C. 夏天的炎热
  3. 唐寅生活在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竹里馆》 王维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思考,但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唐寅的《水亭幽居图》则更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享受和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唐寅诗集》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