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诗咏齐云山》
时间: 2025-01-04 09:05: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摇落郊园九月余,秋山今日喜登初。
霜林着色皆成画,雁字排空半草书。
面蘗才交情谊厚,孔方兄与往来疏。
塞翁得失浑无累。胸次悠然觉静虚。
白话文翻译
在郊园中,九月过后树叶纷纷落下,今天我初次登上秋山,心中充满喜悦。霜染的树林五彩斑斓,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大雁在空中排成“人”字形,像是洒在草地上的书法。与朋友相聚,情谊深厚,而与孔方兄的往来却显得稍显疏远。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得失之间我毫无挂虑,胸怀宽广,心境安静而空灵。
注释
字词注释:
- 摇落:指树叶纷纷落下。
- 郊园:指郊外的园林。
- 霜林:被霜冻染色的树林。
- 雁字排空:大雁飞翔时排成“人”字形状。
- 面蘗:指与朋友聚会。
- 孔方兄:指钱币,这里隐喻与金钱的关系,表面来往疏远。
- 塞翁得失:出自《淮南子》,意为人生的得与失没有固定的标准。
典故解析:
- 塞翁失马:这个典故讲述了塞翁失去了一匹马,但后来却因此得到了更好的马,暗示人生的得失往往是相互转化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的画家、诗人、书法家。他以才华横溢和多才多艺著称,尤其在诗词、绘画方面成就斐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寅游览齐云山时,表达了他在秋天的自然景色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喜悦。此时正值明代,社会动荡,诗人在自然中寻求内心的平和,寄情于山水之间。
诗歌鉴赏
唐寅的《七律诗咏齐云山》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及内心的深刻感受。首联通过描绘秋天的郊园,展现出树叶渐落的景象,传达出秋天的萧瑟与思绪的沉淀。从“摇落郊园九月余”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秋的感慨,接着“秋山今日喜登初”则表达了对秋山美景的期待与欢喜。次联通过“霜林着色皆成画”的描绘,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秋霜下的树林如同油画般绚丽多彩,激发了读者的视觉想象。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结合,借“面蘗才交情谊厚”来表达与朋友的深厚情谊,同时又提及与金钱的疏远,这种反差引发了对生活的思考。最后两句“塞翁得失浑无累,胸次悠然觉静虚”则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态,传达出一种人生哲理的反思,强调了心境的宁静与宽广,使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更加深刻而丰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摇落郊园九月余:描写秋天的到来,树叶纷纷落下,暗示时间的流逝。
- 秋山今日喜登初:表达诗人对秋天山景的期待与喜悦,体现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霜林着色皆成画: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出秋霜后树林的色彩斑斓,增强了视觉效果。
- 雁字排空半草书:将大雁飞翔的形态与书法艺术相提并论,体现诗人对自然与文化的双重热爱。
- 面蘗才交情谊厚:与朋友相聚,表明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 孔方兄与往来疏:暗示金钱关系的疏远,表现出诗人对物质的淡泊。
- 塞翁得失浑无累:借用典故,表达人生的得失并不重要,强调心态的超然。
- 胸次悠然觉静虚:最后一句强调内心的宁静与空灵,体现出一种超脱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霜林比作画卷,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全诗运用了对仗的修辞,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思,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以及对物质的淡泊态度,展现了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山:象征着成熟与丰盈的季节,寄托着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 霜林:代表着秋天的美丽与短暂,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的变化。
- 雁字:象征着自由与团聚,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霜林着色皆成画”意思是: A. 霜染的树林如同画作
B. 霜冻的树林很枯萎
C. 霜林没有色彩 -
“塞翁得失浑无累”表明了什么态度? A. 追求物质
B. 超然物外
C. 感到焦虑 -
诗人对秋天的感受是: A. 悲伤
B. 喜悦
C. 忧郁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唐寅的《七律诗咏齐云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展现了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但唐寅更加强调个人情感与哲理的结合,而王维则更注重于宁静的山水意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寅诗文选》
- 《明代诗歌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