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朱通判》

时间: 2025-01-08 02:03:17

堆胜题诗尚可怀,异时吴楚渺何哉。

传闻屡作南州佐,政自不妨三径开。

准拟归舟成再见,惊嗟玉树有新摧。

要知盛德亡穷处,连璧光辉看后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堆胜题诗尚可怀,异时吴楚渺何哉。传闻屡作南州佐,政自不妨三径开。准拟归舟成再见,惊嗟玉树有新摧。要知盛德亡穷处,连璧光辉看后来。

白话文翻译:

虽然堆砌的胜利题诗尚可怀念,但那时吴楚之地已变得渺茫无边。传闻中你多次担任南州的辅佐,政治上自然不妨碍你在三条小径上开辟新天地。原本打算乘船归来再次相见,却惊闻玉树般的人才又遭摧残。要知道你的盛德是无穷的,如同连璧般的光辉,让我们期待你的未来。

注释:

  • 堆胜:指在胜利后题写的诗文。
  • 异时:指过去的时间。
  • 吴楚:古代中国南方的两个大国,这里泛指南方的地区。
  • 南州佐:指在南方州郡担任辅佐官职。
  • 三径:指三条小径,比喻在政治上的独立和自由。
  • 准拟:准备,打算。
  • 玉树:比喻杰出的人才。
  • 连璧: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才。

诗词背景:

作者赵蕃是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这首诗是为悼念朱通判而作,朱通判是作者的朋友,可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不幸早逝。诗中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朱通判的怀念,展现了对其政治才能和人格魅力的赞赏。首句“堆胜题诗尚可怀”,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共同经历的胜利时刻的怀念。接着“异时吴楚渺何哉”,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后文提到朱通判在南州的政绩,以及对其未来的期待,体现了对其政治生涯的肯定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逝者的赞美,传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诗词解析:

  1. 堆胜题诗尚可怀:表达了作者对过去胜利时刻的怀念,以及对朱通判的记忆。
  2. 异时吴楚渺何哉: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
  3. 传闻屡作南州佐:赞扬了朱通判在南州的政绩和才能。
  4. 政自不妨三径开:强调了朱通判在政治上的独立和自由。
  5. 准拟归舟成再见:表达了作者原本打算与朱通判再次相见的愿望。
  6. 惊嗟玉树有新摧:表达了对朱通判不幸早逝的悲痛。
  7. 要知盛德亡穷处,连璧光辉看后来:强调了朱通判的盛德和未来的光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树”比喻杰出的人才,“连璧”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才。
  • 对仗:如“堆胜题诗”与“异时吴楚”,“传闻屡作”与“政自不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朱通判的怀念和赞美,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诗中强调了朱通判的盛德和未来的光辉,传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堆胜:象征过去的胜利和成就。
  • 吴楚:象征南方的地区和历史的变迁。
  • 南州佐:象征政治上的才能和贡献。
  • 玉树:象征杰出的人才和美好的品质。
  • 连璧:象征美好的未来和光辉的成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堆胜题诗”指的是什么? A. 在胜利后题写的诗文 B. 堆砌的石头 C. 堆砌的书籍 D. 堆砌的胜利

  2. “异时吴楚渺何哉”中的“吴楚”指的是什么? A. 古代中国南方的两个大国 B. 古代中国北方的两个大国 C. 古代中国东方的两个大国 D. 古代中国西方的两个大国

  3. 诗中“玉树”比喻什么? A. 树木 B. 杰出的人才 C. 美好的事物 D. 美丽的风景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期待。

诗词对比:

  • 赵蕃的《挽朱通判》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者都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但赵蕃的诗更多地强调了对逝者政治才能的赞赏和对未来的期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以及赵蕃的生平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