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客中春望》

时间: 2025-01-04 09:54:06

鸣雁嘹嘹北向频,渌波何处是通津。

风尘海内怜双鬓,

涕泪天涯惨一身。

故里音书应望绝,异乡景物又更新。

便抛印绶从归隐,吴渚香莼漫吐春。

意思解释

湖南客中春望

原文展示:

鸣雁嘹嘹北向频,渌波何处是通津。
风尘海内怜双鬓,涕泪天涯惨一身。
故里音书应望绝,异乡景物又更新。
便抛印绶从归隐,吴渚香莼漫吐春。


白话文翻译:

北雁啼鸣,频繁地向北飞去,清澈的水波在哪里有渡口呢?
经历了风尘的我,看到双鬓渐白,心中怜惜,眼泪在天涯流淌。
故乡的音信或许已无望,而异乡的景物又焕然一新。
我决定抛弃官职,归隐田园,吴地的水草开始吐出春意。


注释:

  • 鸣雁:指北归的雁,鸣叫声清脆。
  • 渌波:清澈的水波。
  • 通津:渡口。
  • 风尘:指艰辛的旅途。
  • 双鬓:两侧的鬓发,指头发变白。
  • 印绶:官职的象征,指官印和绶带。
  • 吴渚:指吴地的美丽水域,莼菜是春天的食物。

典故解析:

“鸣雁”常用来象征离别与思乡之情,唐代诗人多以此描写游子心境。诗中“故里音书应望绝”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况,唐代诗人,生于湖南,擅长写诗,尤其是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季,诗人身处异乡,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正值春回大地,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和归隐的向往交织在一起。


诗歌鉴赏:

《湖南客中春望》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的诗。全诗通过对北雁、清波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强烈思念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开头的“鸣雁嘹嘹”便以生动的意象引入,唤起读者的共鸣。接着,诗人通过“风尘海内怜双鬓”展现了流离生涯所带来的忧伤与无奈。此句不仅描绘了岁月的流逝,也传达出对人生苦短的感慨。

在“故里音书应望绝,异乡景物又更新”中,诗人意识到与故乡的联系已然断绝,而外面的世界却在不断变化,形成鲜明对比,愈加突显了对故乡的怀念。最后一句“便抛印绶从归隐,吴渚香莼漫吐春”则透露了诗人决心放弃官职,回归自然的渴望,寓意着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执念,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鸣雁嘹嘹北向频:北雁的鸣叫声清脆,频繁地向北飞行,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2. 渌波何处是通津:诗人对清澈水波的疑问,反映出对归途的渴望。
    3. 风尘海内怜双鬓:经历风尘,头发渐白,寄托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4. 涕泪天涯惨一身:泪水流淌,显示了游子内心的苦楚和孤独。
    5. 故里音书应望绝:对故乡音信的绝望,增添了思乡的伤感。
    6. 异乡景物又更新:异乡的景象变化,令诗人感到陌生和孤独。
    7. 便抛印绶从归隐:决心放弃官职,追求内心的宁静。
    8. 吴渚香莼漫吐春:描绘了春天的美好,表现对自然的热爱。
  • 修辞手法

    1. 比喻:将离别的痛苦与北雁的飞行相联,生动形象。
    2. 对仗:如“故里音书”与“异乡景物”,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3. 拟人:将水波与渡口拟人化,赋予其情感。
  • 主题思想: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诗人传达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 鸣雁:象征离别与思乡。
  • 渌波:象征宁静与归属感。
  • 双鬓:象征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奈。
  • 涕泪:象征内心的伤感与孤独。
  • 印绶:象征官职与世俗的束缚。
  • 吴渚:象征美好的自然与归隐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鸣雁嘹嘹”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离愁
    C. 期待

  2. “便抛印绶从归隐”中的“印绶”指的是什么?
    A. 财物
    B. 官职
    C. 朋友

  3. 诗人对故乡的音信感到怎样的情绪?
    A. 希望
    B. 绝望
    C. 愤怒

答案

  1. B. 离愁
  2. B. 官职
  3. B. 绝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 《静夜思》李白
  • 《送友人》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但其风格更为平和,强调了亲情与团圆的渴望。
  • 李白的《静夜思》则是在寂静的夜晚,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为深沉。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词曲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