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 于二翁染疾求教》

时间: 2025-01-19 14:54:41

青山渌水,独我为生计。

百病总消除,一性圆明不讳。

丹成果满,都会玉虚坛,观自在,乐逍遥,别有神仙位。

公还猛悟,万事俱抛弃。

细细数前程,速速超离浊世。

结成仙眷,积累大功深,通妙理,脱凡笼,永永

意思解释

蓦山溪 于二翁染疾求教

原文展示

青山渌水,独我为生计。
百病总消除,一性圆明不讳。
丹成果满,都会玉虚坛,
观自在,乐逍遥,别有神仙位。
公还猛悟,万事俱抛弃。
细细数前程,速速超离浊世。
结成仙眷,积累大功深,
通妙理,脱凡笼,永永。

白话文翻译

青山与清水,唯有我在为生计而忙碌。
万般病痛都已消除,心性圆融明亮毫不隐讳。
丹桂丰收,皆可在玉虚坛上共享,
观自在,享受逍遥,另有一番神仙境界。
您还要猛然领悟,抛弃万事纷扰。
仔细考虑未来,迅速超脱这浑浊的世界。
结成仙缘,积累深厚的功德,
通达微妙的道理,摆脱凡俗的羁绊,永恒不灭。

注释

字词注释

  • 渌水:清澈的水。
  • 一性:指内心的本性、真实的自我。
  • 丹果:指丹桂,象征丰收和美好。
  • 玉虚坛:道教名词,指一种仙境或修炼场所。
  • 神仙位:指修炼成仙的境界。
  • 猛悟:指突然领悟,意识到问题的真相。
  • 浊世:指世间的纷扰与污浊。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玉虚坛”是道教的一个重要概念,代表了理想的修炼场所,象征着追求纯净和超脱的精神境界。
  • “观自在”出自佛教,强调心灵的自由与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处一,元代诗人,生平情况不详,但以道教思想和自然景观为题材的诗作而著称,风格清新,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王处一晚年,时值其身体多病,却仍渴望求教于道,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追求。

诗歌鉴赏

《蓦山溪 于二翁染疾求教》是一首融合道教哲理与自然意象的诗作。诗中,王处一以青山和清水开篇,描绘出一幅清新自然的图景,表明他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生计的解脱。接着,诗人提到“百病总消除”,暗示他在经历磨难和疾病后,心灵却得到了升华,回归到一种“圆明”的状态,这体现了他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反思。

在诗的中段,王处一提到“丹成果满”,这是对丰收的美好期盼,与“乐逍遥”的理想生活相呼应,展现了他对道教“无为而治”思想的认同,强调心灵的自由与豁达。同时,“别有神仙位”的表达,则揭示了他对超脱人世、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最后,诗人提出“万事俱抛弃”,表明他对世俗纷扰的厌倦,渴望通过修行与思考,寻求更高的生命意义,超越尘世的束缚。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生命的深刻感悟,也是对道教思想的认真思考,表现了诗人对清净高远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青山渌水,独我为生计:描绘自然景色,反映诗人对生计的思考。
  2. 百病总消除,一性圆明不讳:表达经过磨难后,内心的明亮与纯净。
  3. 丹成果满,都会玉虚坛:象征丰收与理想境界,表现追求的美好。
  4. 观自在,乐逍遥,别有神仙位: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追求超脱的心境。
  5. 公还猛悟,万事俱抛弃:对他人(或自己)的劝诫,表达对世事的放下。
  6. 细细数前程,速速超离浊世:思考未来,渴望迅速超脱尘世。
  7. 结成仙眷,积累大功深:追求精神层面的结合与修行的成果。
  8. 通妙理,脱凡笼,永永:追求智慧的领悟,最终超脱凡尘。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山渌水”比喻诗人的心境。
  • 对仗:如“乐逍遥”与“别有神仙位”,形成韵律美。
  • 象征:用“丹果”、“玉虚坛”象征理想与修行。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体现了道教哲学的影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自然、宁静。
  • 渌水:象征纯净、灵活。
  • 丹果:象征丰收与美好。
  • 玉虚坛:象征理想的修炼场所与精神境界。
  • 神仙位:象征超脱与永恒。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追求自然、修行与超脱的理想世界,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洞察与哲理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山渌水”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伤感
    B. 宁静与思考
    C. 忧虑

  2. “丹成果满”中的“丹果”象征什么?
    A. 失败
    B. 丰收与美好
    C. 短暂

  3. 诗中提到的“玉虚坛”代表了什么?
    A. 世俗生活
    B. 理想的修炼场所
    C. 痛苦经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by 李白: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生哲理。
  • 《静夜思》 by 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哲理思考。

诗词对比

  • 王处一与李白的诗作都以自然为背景,探讨生命的意义,但王处一更注重道教哲理,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豪放之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选》:收录了元代诗人的作品,便于了解当时的文学风格。
  • 《道教与文学》:探讨道教思想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蓦山溪 于二翁染疾求教》这首诗的深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