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稀时拂拂,稍密自纷纷。
老树晓迷月,瘦峰寒帖云。
色从空际得,声向静中闻。
客枕清无梦,哦诗彻夜分。
白话文翻译:
初时雪花稀疏轻盈,随后渐渐密集纷飞。
老树在清晨迷失于月光中,瘦削的山峰在寒气中贴近云端。
雪的颜色从空中得来,声响在静谧中传来。
我在异乡的枕头上安静无梦,吟诵诗句直到夜深。
注释:
- 拂拂:形容雪花轻轻飘落的样子。
- 纷纷:雪花密集飘落的状态。
- 晓迷月:清晨的月光被树影迷住。
- 瘦峰:指山峰的形态,显得瘦削。
- 寒帖云:寒冷的气候使山峰仿佛贴近云彩。
- 色从空际得:雪的颜色来自于空中的光影。
- 声向静中闻:雪落时的声音在宁静中被听见。
- 客枕清无梦:客居他乡,枕边安静无梦。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古典典故,但通过描绘雪景和清晨的意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内心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仲元,金朝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作品多体现出清丽而细腻的风格。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冬季,诗人在寒冷的夜中,感受到外界的雪景与内心的宁静,反映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雪中同周臣内翰赋二首 其二 雪》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花纷飞的景象,诗人在初雪中的感受,与周臣的内心对话,表现了一种清冷而又孤独的情感。诗的开头“初稀时拂拂,稍密自纷纷”,通过对雪的细致描写,仿佛让读者感受到那轻柔的雪花轻轻落下的声音与氛围。老树和瘦峰的描写则展现了自然界的静谧与寒冷,形成了一种超然的意境。整个诗篇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尤其是最后两句,表明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种情感在冬雪的衬托下愈发显得深邃、宁静。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初稀时拂拂”:描绘初雪时的轻盈状态,给人以柔和之感。
- “稍密自纷纷”:雪花逐渐变得密集,表现出冬日的寒冷与宁静。
- “老树晓迷月”:老树在晨光下的迷离,与朦胧的月光形成对比。
- “瘦峰寒帖云”:山峰在寒冷中显得瘦削,仿佛贴近云彩,传达出一种孤寂之感。
- “色从空际得,声向静中闻”:描写雪的颜色和落下的声音,增强了自然的氛围。
- “客枕清无梦,哦诗彻夜分”:表达诗人在异乡的孤寂与对诗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老树和瘦峰比作迷失与寒冷,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雪以轻盈与纷纷的状态出现,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 对仗:诗句在结构上有对称性,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雪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思考,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受。
意象分析:
- 雪:象征着纯洁与孤独。
- 老树:象征着岁月与坚韧。
- 瘦峰:代表着寒冷与孤寂。
- 清梦:反映了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初稀时拂拂”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景?
- A. 雪花纷飞
- B. 雪花轻盈
- C. 春风拂面
- 答案:B
-
诗人在哪个地方感受到宁静?
- A. 家乡
- B. 异乡
- C. 山顶
-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瘦峰”指的是什么?
- A. 矮小的树木
- B. 高耸的山峰
- C. 冬季的寒风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比较王仲元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在描绘自然,但王仲元更注重细腻的雪景与内心的孤独,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社会现实和国家的动荡。
参考资料:
- 《金朝诗人王仲元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