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放棹》

时间: 2025-01-02 07:34:38

万顷玻璃一叶舟,金焦倒影共天浮。

乘虚拟向河源客,狎浪真随海上鸥。

龙出寺云趋海岛,鹤盘关月近扬州。

眼光无界情无际,奇绝年来是此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扬子江放棹
作者: 陶士契 〔清代〕

万顷玻璃一叶舟,
金焦倒影共天浮。
乘虚拟向河源客,
狎浪真随海上鸥。
龙出寺云趋海岛,
鹤盘关月近扬州。
眼光无界情无际,
奇绝年来是此游。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是:在广袤的江面上,我的船如同一叶轻舟,倒映在金色的阳光下,仿佛与天空融为一体。我乘风破浪,向着江的源头而去,海鸥在浪花中自在飞翔。龙从寺庙飞出,云彩朝着海岛聚集,鹤在月光下飞舞,仿佛靠近扬州。我的视线没有尽头,情感没有界限,奇妙的景色使我在这一年中得到了无与伦比的享受。

注释:

字词注释

  • 万顷:形容水面广大,数量极多。
  • 玻璃:形容水面明净如镜。
  • 金焦:指金色的阳光,焦距下的景象。
  • 乘虚:乘风破浪,借助虚空的力量。
  • 狎浪:亲密地与浪花相伴。
  • 龙出寺:暗指某种神秘的力量或意象。
  • 鹤盘关月:描绘鹤在明月下的优雅姿态。
  • 眼光无界情无际:意指视野和情感的无限延展。

典故解析

  • 龙与鹤:龙常被视为吉祥和力量的象征,鹤则代表长寿和高洁。这两者的结合暗示了诗人在游历中的灵动与超然。
  • 扬州:历史名城,以风景和文化闻名,常为文人骚客所推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陶士契,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受传统诗词的熏陶,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流畅,常以描写江河湖海为主。

创作背景: 本诗可能是在陶士契游览扬子江时所作,表达了他对于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个人的情感体验。在那个时代,江河的游历是文人雅士的重要活动,诗人通过描绘江景,表现其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扬子江的壮阔与美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开篇“万顷玻璃一叶舟”,一方面描绘了江面如镜的景象,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心境的宁静与宽广。“金焦倒影共天浮”则将自然与人融为一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诗中的“乘虚”不仅表现了动感,也象征着诗人对自由的追求。随着诗意的发展,出现了“龙出寺云趋海岛”和“鹤盘关月近扬州”的意象,这些富有动感的描绘让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自然之中,增强了诗的视觉冲击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钦佩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结尾“眼光无界情无际,奇绝年来是此游”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体现了人和自然的深切融合,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顷玻璃一叶舟:描绘江面如同广阔的镜子,舟行其中,仿佛置身仙境。
  2. 金焦倒影共天浮:金色的阳光照在水面,形成了与天空相连的倒影,象征了天地的交融。
  3. 乘虚拟向河源客:乘风破浪,向着河流的源头,表现出探索精神。
  4. 狎浪真随海上鸥:与海鸥一同嬉戏在浪花中,体现出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5. 龙出寺云趋海岛:神秘的龙从寺庙飞出,云彩向海岛聚集,营造出一种奇幻的氛围。
  6. 鹤盘关月近扬州:鹤在夜空中翱翔,月光洒下,靠近了扬州,描绘出宁静的夜景。
  7. 眼光无界情无际:视野和情感无边无际,表达了诗人心灵的自由和广阔。
  8. 奇绝年来是此游:在这一年中,经历了如此奇妙的旅行,感慨万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面比作“玻璃”,形象生动。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生命,如“龙出寺”。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传达出一种追求自由与探索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由与探险。
  • :代表广阔、无垠的自然。
  • :象征力量与吉祥。
  • :象征高洁与长寿。
  • :常常与宁静、思乡联系在一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万顷玻璃”是形容什么?

    • A. 船只
    • B. 水面
    • C. 天空
  2. “乘虚”在诗中表达了什么?

    • A. 乘坐虚构的船
    • B. 探索自然的勇气
    • C. 休息
  3. 诗中提到的“龙”和“鹤”分别象征什么?

    • A. 财富与权力
    • B. 力量与高洁
    • C. 快乐与忧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的作品,描绘了江河的壮美与清晨的宁静。
  • 《静夜思》:李白的另一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陶士契的《扬子江放棹》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绘了自然的壮丽景观,但陶士契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融合,而王之涣则强调了高远的视野与情感的辽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分析中国古代诗词的技巧与风格。
  • 《清代诗人研究》:对清代诗人及其作品的深入探讨。

以上是对《扬子江放棹》的全面解析与介绍,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魅力与价值。